郁达夫在鹳山上的遗迹
发布时间: 2023-03-22 15:28:16
郁达夫在鹳山上的遗迹
孙旭升
杭州富阳鹳山原名观山,一名石头山,旧志称“奇峰高丛,横截大江”。三国时孙氏在山上建有道观,故名。它苍翠突兀,又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鹳雀,所以后又称为鹳山,有一只石角伸入江中,对下泄的山洪和上涌的海潮都起到缓冲的作用,大有“泰山石敢当”之势。
山半面江处有一座楼,望富春江风景最好,所以取名为“春江第一楼”。郁达夫写过诗,还在楼前平台上与家人、朋友摄过影。楼后有一个岩洞,不很深,洞口有一个水潭,大旱不涸。据说从前楼上设有茶室,取泉水泡茶,味最甘洌。不过1956年我到那里时,它已经成了一潭死水,别说不能泡茶,就是洗手也还嫌它脏呢。
鹳山除了春江第一楼,还有揽胜亭和待月桥,都在山顶上。据旧志记载,待月桥在山顶步云亭前。我头一次到那里,桥上的大石板还在,步云亭则早已不见踪影。余下的建筑似乎都属于郁家所有,不过都在东南面半山腰上。首先要说的是郁家楼,倚山面江;楼为三开间两层,上下都有走廊栏杆,所以便于凭眺。山下为古吉祥寺,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富阳中学的校舍,郁家楼为教职员工的宿舍,不过旧名不改,大家还是以郁家楼称它。由郁家楼拾级而下,路旁有一个“八角亭”,建筑在茂密的树林当中,我猜想也是属于郁家的。八角亭上面还有一座“郁曼陀血衣冢”,是郁达夫的大哥郁华因公殉职后其妻为他建造的。由于右任“篆盖”,郭沫若撰文,马叙伦书写,因为连墓中人在内都是一代名人,所以我便戏称之为“四名士墓”。可惜的是“文革”时被捣毁。
还有一件事,也与郁家有关系。日寇占据富阳时,郁达夫的母亲就饿死在春江第一楼后面的岩洞里。关于这件惨痛的往事,郁达夫的侄女、郁华的女儿郁风也曾有所追叙,她在《〈我的故乡〉补记》中说:“到了日寇占领富阳时,二叔一家避难到环山,祖母不肯走,终于被日寇所逼,饿死在鹳山后面。”还有郁达夫的大哥,要是没有日寇的侵华战争,他也不会因公殉职被敌伪的特务杀害了。死于日寇的中国人民何止郁家三人,而我这里主要是说郁家在鹳山上的遗迹,所以只好对数不清的牺牲者一笔带过,所谓借哀一以致祭于百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