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亲建一座纪念馆!”万事利屠红燕谈传承,首个“浙商精神传承示范基地”今日揭牌

发布时间: 2023-11-20 15:14:46    来源: 浙商杂志

“我的母亲离开我,不知不觉已经7年3个月了,但我总觉得母亲时刻在我身边。”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总以干练形象示人,但说起母亲时,却一度哽咽,频频落泪。她坦言,2016年8月,母亲沈爱琴离世时,她就希望能为母亲建一座纪念馆。

这个朴素又特别的愿望落地生根,终在7年后的今天结出果实。

11月18日,沈爱琴纪念馆开馆,万事利企业文化中心落成,浙商发展研究院颁授的首个“浙商精神传承示范基地”也正式揭牌。

沈爱琴纪念馆

图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右)与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左)共同为首个“浙商精神传承示范基地”揭牌


  纪念馆承载一代人共同的心愿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许多老朋友受邀前来。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浙江省政协主席李金明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到万事利工厂所见沈爱琴对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的重视,让他至今印象深刻:“我们今天说要抓教育、强科技、引人才,沈爱琴同志在90年代初就已经在这么做了,这是企业不断发展前进的人才基础。” 

“从一名村干部,从一家小规模的村办企业,干出这么大的事业,拥有这样广阔的天地,这是不容易且难以想象的。”李金明特别谈到,这离不开沈爱琴与团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女儿屠红燕与女婿李建华(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接棒”后,仍能够继续弘扬传承沈爱琴精神与万事利精神,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案例对企业界而言也很有意义,“沈爱琴纪念馆与万事利企业文化中心面向全社会开放,让更多企业、更多人能够回望沈爱琴同志走过的路,形成的经验,对全社会都很有教育意义。”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也对屠红燕与李建华的传承创新表示肯定,他在致辞中表示,在屠红燕与李建华的身上,看到了浙商新一代企业家弘扬传承老一代浙商精神的典范。“在你们的带领下,万事利又实现了跃迁式发展与新的辉煌,无论是运用数字科技创新发展,还是聚焦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甚至在结合亚运会运动员精神上,都做得很好。建华经常登上央视讲解中国丝绸,这也让万事利丝绸文化在学术上达到更新的高度。”

在王永昌看来,沈爱琴纪念馆不仅承载了万事利人对沈爱琴的缅怀,也承载了一代人共同的心愿,“因为沈爱琴女士身上,体现了我们浙江人、浙商的拼搏创业的精神,体现了浙江人、浙商的开拓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浙江人、浙商的济达天下、关爱社会的精神,也体现了浙江人、浙商的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

“我想,万事利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缩影。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万事利或许就是最生动的案例之一。”王永昌说。

赓续传承浙商精神永不熄灭

此情此景,难免让人怀想从前。杭州市原市长、市政协原主席孙忠焕回忆,他是1993年认识沈爱琴的,并与其交流颇多,“我和她聊天时就说起过:爱琴大姐,你一生走来,可圈可点处很多,你有‘三个精神’‘一种风尚’值得赞赏。”

孙忠焕历数“三个精神”:一是沈爱琴的创业事迹中发扬的“四千精神”,二是沈爱琴转型事迹中呈现出的不断学习、重视人才、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精神;三是沈爱琴承担社会责任实际中体现的爱国精神。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的一种高尚风格。她60岁时同我说:‘尽管我思想不落后,但我已经60多(岁)了,我要尽快把万事利的班交给第二代。’”彼时,孙忠焕还问她是否认准了,她果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她的拿得起、放得下,让我很感动。毕竟,多少民营企业家觉得自己虽然年纪见长,但身体健康,总在企业一线,放不下。”

浙江省工商联原正厅级巡视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明治直言:“早年间,沈爱琴走遍千山万水,是为了求生存;而后来,走遍千山万水,则是为了谋发展。”郑明治谈到,做一个县的生意,要有一个县的眼光,而要做全世界的生意,则必须有“千山万水”的眼光。

2016年8月,沈爱琴离世时,郑明治在追思会上写,“爱国敬业四千精神打天下,琴心剑胆一世英名传人间”。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也以“爱琴一路前行开创万事利,红燕展翅高飞赓续千秋业”赠予沈爱琴的传人——屠红燕。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兰建平谈到,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丝绸”亦是风云万千,“每个五年规划都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体现,五年规划的内容也会随着市场作变化调整。曾经有一个‘五年规划’中,‘丝绸’二字被拿下了,是谁把这拿掉的两个字又放上去了?是沈爱琴。”

“而她不仅仅是‘放上去’,还‘做下去’,将丝绸产业做深做实,才有了后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兰建平表示,“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或许是万事利从一代企业家到二代企业家最完美的总结,“进入数字化时代,丝绸产品与AI等技术结合,我期待中国丝绸有更多的精彩故事。”

浙江省财贸工会原主席、省劳模协会原会长章凤仙是30余年的老友,“我们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几乎每年都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住在一个房间里,她尽职尽责履行代表职责,为私营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私营企业员工权利大声疾呼,很多建议都被政府采纳。”她坦言,作为朋友,看到沈爱琴后继有人,看到屠红燕与李建华夫妇传承发扬沈爱琴精神,她很高兴,“沈爱琴想做没做到的,他们(屠红燕与李建华)做到了,企业转型升级,万事利品牌也实现了华丽转身。”

让万事利成为百年企业

作为至亲的屠红燕更是哽咽得难以成句,拿着话筒,她表示:“今天是一个值得感恩的日子,母亲的一生是创新创业、奋斗的一生,值得所有万事利人铭记,纪念馆是我们寄托思念,安放万事利人精神的地方,更是我们浙商二代企业家传承弘扬‘四千精神’的地方。”

“今天,浙商精神传承示范基地也在此揭牌。”屠红燕坦言,作为浙商二代的一员,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不曾忘记“四千精神”,她也将永远记得母亲教给她的八个字——“诚信、踏实、创新、开拓”,永远记得“天地人和万事利”的企业精神,永远记得“不忘根、不忘本、不忘善、不忘恩、不忘责、不忘情”的“人生六不忘”。

屠红燕谈到,如今许多人同她说“红燕,你成功了”,“事实上,不是我成功了,而是我母亲成功了,因为她成功将事业交给了我们,而我的成功,还需等有一天我将事业交给我的女儿。”

李建华也表示,他将永远铭记沈爱琴的教导,扎根杭州,永不懈怠,并将殷殷嘱托铭记在这一带,传承给下一代,“万事利走过48年,我们希望再走52年,让万事利成为百年企业。”

王永昌鼓励,成为100年的企业应当只是万事利的底线,“我们看到,万事利在你们的带领下发展得非常好,这让我们很惊喜。未来,你们应当向着更高目标迈进,让中国丝绸行业、品牌与文化高高飘扬在祖国大地上,飘扬在世界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