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武义:做好“三态”文章 打造民族乡村“百里廊道”共富精品带

发布时间: 2023-01-18 14:50:45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近年来,金华市武义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百里畲韵、共富山哈”品牌,精心打造一条连接全县20个民族村、延绵近百里的民族乡村“百里廊道”,助力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一、做美形态,打造民族乡村典型示范先行区。

1.突出规划强引领。坚持统筹谋划、一村一策,编制《武义县民族乡村振兴百里廊道示范带规划》(总体篇)(村庄篇)两份方案,串联南北6个乡镇20个民族村,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力量向示范带沿线民族乡村倾斜。2022年,创建省级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点、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各2个,省城乡风貌样板区、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各1个。

2.打造特色民族村。结合旧村改造、下山脱贫和全域土地整治,有效融入民族元素,全面开展少数民族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提升。建设山哈部落、民族之家、旅游文化集散中心等40余个项目。完成11个民族村、3000多名畲族群众下山安家。成功打造国家级、省级特色民族村15个,A级以上景区村17个。

3.建设百里风光带。把“百里廊道”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规划,全面提升沿线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借助武义温泉、千年古刹延福寺、国家森林公园牛头山的热点效应,依托江下十里荷花、锦平百亩枇杷、钟丛千亩茶山、小黄山万顷森林,推出“游畲寨美景、赏畲族风情、品畲乡美食、住畲家小院”的畲乡风情精品旅游线,近年来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3.9亿元。


二、做强业态,打造民族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区。

1.凝聚帮扶合力。由统战部牵头,整合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体局等部门力量,制定民族乡村振兴特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民族乡村振兴建设专项资金增长100%。内外联动打好“双百结对”“同心聚力”“百团相助 千企鼎助”等组合拳;创新武义超市“组团合力”、寿仙谷基地“龙头带动”、车门村“农旅融合”等同心共富模式,打通“武义超市”“畲乡驿站”“网络电商”等销售渠道。如寿仙谷通过土地流转、吸引就业,每年帮助横山村增收400多万元。

2.重塑产业体系。通过打造智慧茶园,注册宣莲、铁皮石斛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带动传统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数字化发展。积极探索“文化+”“研学+”“家庭农场+”等新经济模式,培育民宿、电商、光伏等新业态。如车门村茶旅融合项目“畲族婚嫁体验游”去年共接待游客近4万人。目前,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民族村占比达95%。

3.做强一村一品。结合民族项目安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江下宣莲、锦平蚕桑、车门茶叶、锦源枇杷、金山尖番薯等富民产业,打造“山客大米”“浙星畲茶”等10余个“五畲”系列品牌,丰富产品种植、康养旅游、民宿餐饮、来料加工等业态,民族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如柳城畲族镇种植宣莲面积稳定在6000亩,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年产值6000多万元。


三、做精文态,打造民族乡村文化振兴特色区。

1.深化畲族文化记忆工程。全面启动畲族传统文化抢救工程。通过成立畲族文化研究会、设立畲族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推进畲族文化进校园、实施文化数字化保护等,保护传承民俗、节庆文化。成功创建省、市非遗项目6个,建立畲族特色博物馆9家,拍摄、编辑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和山歌集等影视、书籍作品100余部,实现对畲族文化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2.打造畲族特色文化IP。加强指导民族乡村“好畲味、好畲品、好畲居、好畲艺、好畲匠”的培育开发。整理108种二十四节气畲族小吃,创建“宣平小吃”公共品牌;引进乡贤资本开发梁家山“白金宿”、牛头山鸟巢“金宿”、青枫谷“银宿”等覆盖多层次需求的民宿30余家,形成畲乡“住”文化;每年举办畲族三月三、丰收节、蚕桑节等活动,打响节庆品牌。

3.发展新乡贤文化软实力。通过设立畲乡会客厅、开设乡贤一课、成立乡贤议事团,吸引乡贤投身村庄建设、基层治理、公益慈善等,助力畲乡共富。推动“畲红”培育计划,引进楚过寒、畲家蓝姐等创客,推动直播经济、网红经济与传统民族文化结合,扩大畲乡知名度。迭代升级“超市经济”,引导超市乡贤反哺家乡建设,今年成功引进1亿元的农特产品创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带动南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