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鹿城:“三治三链”创新园区民族工作
发布时间: 2023-01-18 14:48:08
温州市鹿城区是全国民营经济先发地区,也是全省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区。全区共有来自46个民族常住人口6.8万,其中流动民族人口占比98%以上。近年来,鹿城区在辖区多点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红”民族工作服务中心、警务站、共治队,辐射打造如“娘家人”调解中心、“乡情警务”中心、石榴籽“E”家等一批服务、管理载体,创新形成“三治三链”园区民族工作模式,实现阵地集聚、功能集成、民族和融、良性互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
德治为先
延伸“宣讲链” 民族宣教走深走实
村社串成“宣讲阵地链”
民族员工党史教育
鹿城坚持全域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将“宣讲链”延伸至村社,覆盖建成138个社区民族工作站,65处文化礼堂建立民族文化阵地,打造4个民族工作室、5个“石榴籽”宣教阵地充实民族元素,并根据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工作实际,创先建立了“拓展型”党支部。依托阵地人才、资源统合优势,各族同胞自发组建了一支23人的民族宣讲团,推出6项民族文化精品课程,民族政策与民族文化系列宣讲持续向企业输送。
民企创推“同心生产线”
多地根据辖区民营经济活跃的实际,在民营企业开辟“工前课堂”“车间课堂”,企业党员代表利用职工小憩时间开展宣讲,打通民族政策学习教育神经末梢。鹿城还支持和引导辖区康奈、旭达等11家头部企业设立民族联络站,经常性开展政策宣讲及技能培训,共铸“同心生产线”。
民企民族联络站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全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企活动30余场,联络活动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受众群众达5万人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走深。
自治为基
打通“共建链” 民族团结多元一体
规范共建,解决“融”的问题
聚焦园区企业“自治”最小单位,在辖区丰门街道首推企业员工24小时管理制。引导企业指引各民族员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践行文明素养、平安综治等文明行为,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融入城市发展建设方方面面。
民族互嵌,优化“治”的问题
民族流动人口调解员
鹿城倡导“来了就是鹿城人”的理念,把民族事务治理纳入社会治理,党委政府主导、民族群体助力、社会多元参与,激活园区治理“共同体”。如辖区仰义街道村居、园区联合创新推出“十户长制”,以十户为单位,吸纳民族同胞共同成为“户代表”,在安全隐患联防联控、社情民意联传联达、增收渠道联建联营等十个领域发挥作用。南郊街道吸纳协会、行业商会力量,协同统战、公安、司法、社区、学校构建“1+7”一家亲民族工作框架,同步组建专业法律援助队和民族流动人口调解员2支队伍,推出定点预约式、主动上门式、远程视频式“三式”服务。大南街道做实商圈民族工作,整合商圈24个“先锋联盟”公益团队,吸收少数民族、企业职工开展系列民族进步团结志愿服务。
法治为本
集成“载体链” 矛盾纠纷不出园区
为依法维护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鹿城面向民族员工、面向重点企业、面向园区内外积极探索法律服务,支持引导各地服务中心、服务站发挥核心平台作用,入驻或打造载体项目,实现多元化纠纷解决。
园区民族矛盾“三法”疏导
小事不出企
鹿城在园区民族员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建立民族联谊会,着眼民族人员矛盾纠纷化解“事前 事中 事后”全过程,建立调前介入法、会商联调法、跟踪回访法“三法”疏导体系,力促矛盾化解在萌芽。
大事不出园
发挥服务中心引领作用、民族群体主体作用和基层协同治理作用,逐渐形成“一地一品牌”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如南郊街道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红”民族团结联勤警务站,入驻“石榴籽E家”、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走出“党政引领、公安组织、多元共治”的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之路。丰门街道“之江同心·石榴红”民族工作服务中心推动园区组建人民调解员、社区智囊库、红色管家团,打造红石榴多元调解议事厅,集成司法服务、诉讼服务、纠纷调解、联合接访等功能“十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