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稳”和“进”勇挑大梁
发布时间: 2023-01-18 09:09:59
2022年的深冬,我们从回望中走向未来。
2023年的启幕,“复苏”毫无疑问成为关键词。
来不及感慨唏嘘,来不及愁肠百转,一架架国际航班落地,“海外抢单团”满载而归;一项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商超卖场,线下消费渐次复苏,城市“烟火气”加速回归……目的只有一个:“全力拼经济,把失去的时间都抢回来。”
春节临近,余杭区瓶窑镇瓶窑老街上闹猛开启年货节,汇集全镇21个村社推荐的“特色年货”,激发内需消费新活力,营造喜庆祥和的年节氛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重要窗口”打造五周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杭州如何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正如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在省两会上表示的那样:
全面推进“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以杭州的“稳”和“进”勇挑大梁,向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目标迈进。
用“拼抢”对抗经济下行;用开拓创新破局发展之困;用纾困解难提振信心……这曲“冰与火之歌”也是解码杭州打好经济翻身仗的战略主轴。
“稳”的格局没有改变——
连日来,我市各级领导干部走企业、看项目,摸实情、问民意,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聚焦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为企业、群众、基层排忧解难。
奔着问题来,解决问题去。要助力企业稳预期提信心,实实在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就需要政府部门切实迈开脚步、俯下身子到市场中去,到企业中去察实情、明实况,有诚意更有勇气,听企业讲真话、听群众讲实话,才能精准高效地为企业“量身定制”纾困增效的惠企之策。
例如,订单来了,生产怎么跟上?
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抢单”“留人”“稳产”均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环节。
日前,杭州印发《关于促进杭州市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0个方面30条政策举措,形成“一个网络、三大品牌、三大体系、三个强化”的整体框架结构,为保障城市高效运转、促进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基础设施。
人流涌动的杭州西站大厅
为了留住“人”,精准支持春节期间企业稳岗优工促生产,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春节期间企业稳岗优工促生产“六大行动”的通知》,围绕稳工稳产、节后员工有序返岗、就业帮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展开实施,旨在进一步加强留杭过年外来员工的生活保障,促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有序用工,推动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抢”是第一步,“干”是下一步,是在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找到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的“抓手”,实在地抓、有章法地干。
保原材料供应、保物流畅通、保生产队伍稳定……一个个最新努力的呈现,让我们感受到了政策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带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也看到了无数企业积极主动作为的生动状态。
“进”的态势持续发展——
“稳”中求“进”,杭州同样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1月10日,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继2013年杭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
从“战略合作协议”到“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如何全面?如何深化?
春江水暖鸭先知,无论对阿里,还是对平台经济,这都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平台经济”改革再起笔,阿里将再度发挥扛鼎之力。
在杭州提出“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下,开启一座数字之城与一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的更深层次的合作,或许如同当年率先布局数字经济一样,如今提前布局数字经济转型,对杭州来说,是战略眼光,是另一个机遇。
政企之间抱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做到既亲密无间,又保持距离,这样合作共赢,同样适用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两天之后,阿里巴巴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个是数字经济的代表,一个是实体经济的“领头羊”,两家杭州的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开启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颇为值得期待。
我们经常感叹企业的突破能力,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他们,有一种特别的韧性。这种化危为机的能力,根植于自主创新,离不开抱团合作。
除了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中小微的民营企业同样经受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当前经济局势复杂多变,民营经济是“稳经济大盘”的基本力量,在扑朔迷离的全球产业竞争中,它们是代表中国势力的核心军团。
随着春节临近,杭州的电商企业内,“年货春运”也迎来高峰。
从“海外抢单”到“春节不打烊”,再到“夜经济”繁盛,从民营企业的主动作为中,不仅能聆听到经济复苏的齿轮在轰隆作响,更能感受到活跃在经济最前沿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为2023年经济冲刺提前做准备的决心和信心。
今日的民营经济,不仅依然嗅觉敏锐、反应快速,通过长期的积累与创新,还拥有了更雄厚的力量和更强大的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召开的省两会将审议表决《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这无疑将对增强杭州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创新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早在2006年浙江就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在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发展环境的巨变,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也需要与时俱进。《条例(草案)》将“微”企业同样纳入保障与扶持范畴,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提供一切支撑和助力,这就让中小微企业有了去市场大潮中搏击的底气和信心,也体现了浙江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系统性和执行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动态演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努力做到“好上加好”,这对于人才项目资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样也能更好助力企业发展。
数字经济引领、高端制造业支撑,投资结构优化,消费需求升级,外贸出口回稳,供给改革显效,创新创业蓬勃……可以预见,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会让杭州经济快速复苏。
人气回暖、消费回温、生机和活力再现,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也是创新活力之城本应该有的样子。
吃改革饭、打创新牌、走开放路,浙江经济向来以“民”闻天下。我们蓦然发现,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如今已真真切切地印刻在“城市范例”经济发展的前行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