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行根:匠心多年磨一“件” 打造核电密封领域“中国芯”
发布时间: 2022-02-28 11:49:28
励行根:匠心多年磨一“件”
打造核电密封领域“中国芯”
杨源
他的创业经历很简单:30多年来心无旁骛,一直埋头做着一个叫密封件的小零件;
他的个人光环很耀眼:两捧国家级科技大奖,手握密封件核“芯”技术和40件授权专利;
他的创业理念很朴素:国家百亿级核电项目,怎能让几十万元一个的密封环拖住脚步;
他的爱国情怀很动人:面对国外抛出收购的“橄榄枝”,他说公司的技术永远属于中国的核电事业!
有人用他的名字这样评价他:励志笃行,植根中国。他就是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天生)董事长、总工程师励行根。
在船舶、核电及军工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中,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小零件”叫作密封件。对于大型的核电站来讲,它是核安全一级设备的关键零部件,是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重要保障。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核电90%的密封产品依赖进口,尤其是核电站反应堆主容器密封件更是被美国公司垄断了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为了能够拥有中国自己的密封件,励行根全力以赴,不懈努力,带领团队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核电站密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使国外同类产品价格降低70%。宁波天生旗下所研发的产品已应用于我国30座核电站,其主营产品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C形密封环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公司的多项技术现已应用于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高端密封领域,励行根已成为我国核电、军工等高端密封领域的领军人物,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畏挑战的文化精髓。
小企业挑大梁
进军核电密封领域
正如励行根常说的一句话:“人家都叫我‘科学家’,其实我只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而已。”
励行根与密封领域的不解之缘从他职业生涯的最初就开始了。他带领团队30多年来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石墨原材料的研究——管道密封;还有就是C形环的研究——压力容器密封,两者都属于密封件产品。
出生于1962年的励行根,1982年高中毕业后到江苏省张家港密封材料厂当技术员,后来担任技术副厂长。1986年,励行根回到当时宁波一家集体企业的密封元件厂当技术厂长。而由于一起贸易禁运事件,促成了励行根开始从事核电密封件研究。
1989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恰希玛核电站,但核电站里面的进口阀门却受到了美国和欧洲的禁运。当时的中核苏州阀门厂被迫开始自主研究阀门密封材料的化学配方课题,由于之前向中核苏州阀门厂提供过化工领域普通的密封产品,励行根作为技术能手组建了一个研发团队。在开始的几年里,励行根的研究成果很小。一方面,在化学配方配好后,相关的检测需要跑到外地的科研院所去做,大量时间花在了路上;另一方面,企业不愿意给励行根的研究做设备投资,考虑再三,励行根选择了自己创办企业。他给公司取名“天生”,一步步克服一系列困难,专注于核电密封件的研发。
励行根选择从石墨基础材料化学配方等方面开始研究,同时向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专家请教,以解决技术问题。在研发初期,专家曾告诉励行根,要掌握核电站的密封技术,关键是拿到实验数据,但实验大多不可能在核反应堆上做,必须建造高水平的实验室。然而,建造实验室的大量资金又从何而来?
“我去几家银行申请贷款,说要投资做一个核电站密封件的实验室,银行根本没放在眼里。”励行根回忆道。后来他拼拼凑凑2000多万元,终于建成自己的实验室,实验经费主要靠民用产品的营收反哺。
实验室建起来后,励行根带领团队埋头开展技术攻关。为了获得宝贵的实验参数,励行根几乎天天吃住在实验室。通宵工作是常态,饿了时常直接往实验室的地上一坐,一边吃着泡面,一边还在盘算着参数。一项项的实验反复试,一个个数据反复做,一做就是好几年。
2004年,经过专家严格测试的宁波天生生产的密封件通过鉴定,被认为可以出口巴基斯坦。不过,此时还没有达到核一级的要求。
同样在2004年,励行根得到了一个证明公司的密封件可以运用在国内核电站的机会。那一年,秦山核电站三期反应堆的加料管出现了泄漏。当时这个项目由一家加拿大公司负责,加拿大方面派来十几位技术专家来处理问题,但是十几天过去了也没有进展。当时正值酷暑,如果电站停下来会给浙江省的供电带来很大麻烦。一天深夜,励行根接到了来自秦山核电站中方技术负责人的求助电话。
励行根连夜驱车赶去,凌晨3点多到达秦山核电站。他穿上防辐射的铅背心一头钻到反应堆里了解情况,随后,励行根提出3个方案。秦山核电站选中第一个方案后,他连夜赶回来开模具加急制作密封件。安装后,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就这样,从接到电话到安装完毕,总共3天时间,却足以证明宁波天生的密封件在核电站是可以使用的。公司从此在核电行业声名鹊起。
不忘初心
守护核电关键密封技术
挑战接踵而来。2007年7月,秦山核电站密封垫片产品招标,宁波天生以高出国外某公司20分的显著优势中标。但该公司却以不提供“C型密封环”提出了更改中标结果的无理要求。无奈之下,秦山核电站只好决定同时购买宁波天生和国外公司的密封垫片产品。
据悉,核反应堆工作18个月以后,核燃料已经变成乏燃料,乏燃料拿出来后,要把新的燃料加进去。此时反应堆的盖子会打开,密封环要重新更换。“密封环过去都是美国垄断的,如果说美国不供给我们的话,在18个月以后,这个核反应堆就要停下来。所以这就是真正的‘卡脖子’问题。”励行根暗下决心:5年内攻克密封环技术,就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被深深刺痛的经历也成了励行根的动力,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挑战被封锁了半个多世纪的密封环技术。
最初研究时,励行根完全没有头绪,因为国外技术封锁,连密封环产品的样子和图纸都没见过。他们只能到全国各地的核电站打听什么时候换密封环。一个反应堆压力容器里有一套共两个密封环,反应堆燃料一年换一次,换的时候要同时换掉密封环。每次,励行根团队都趁着替换密封环的时候,进入核电站,研究这些换下来的进口密封环。励行根发现,密封环的材质和工艺都是当时国内所没有的,技术参数几乎为零。
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励行根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也开启了“烧钱模式”,除去设备不算,光是材料费就花费了四五千万元,这对于民营小公司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2011年,励行根团队终于取得了技术突破,成功掌握了石墨基材制备方法以及密封结构型式创新等多项核心技术。也正是因为突破了密封材料的新技术,励行根作为第一完成人在201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当时公司的财务已陷入困境,除了贷款要还,产品的应用也是个问题。幸好申报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及时补贴了上千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从2007年到2015年,经过3000多个日日夜夜,2015年12月3日,由励行根团队研发的我国首个国产金属C型密封环,终于安装在秦山核电站方家山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上。2016年9月18日,历经一个使用周期后,励行根团队研发生产的核密封环迎来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组织的“大考”。在6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专家组宣布:“符合核电站安全标准!”励行根热泪盈眶,这一扬眉吐气的时刻,他等得太久太久了!
公司在业内名声大振,也让广东、连云港和秦山核电基地70%的设备用上了带有“中国芯”的密封件产品。国外同类产品随之降价70%。“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已不再一枝独秀,没有了漫天要价的资本。”励行根说,“我不能让国家价值100多亿元的核反应堆,被几十万元一个的密封环拖住了发展的脚步。”
近年来,公司连续收到国外大公司的收购邀请,开价也从1亿元飙涨到数亿元,但励行根每一次都委婉拒绝。“也有人真诚地劝我考虑,毕竟公司有欠款的压力,对方收购价格也是公司总资产的十倍之多,但我一想到公司被收购了,技术不就又被国外垄断了?这与我当初咬牙攻克技术的初心相背。”励行根说得格外坚毅果断,“公司的技术永远属于中国,永远属于中国的核电事业。”
深耕不息
引领行业践行中国“智”造
从初出茅庐的大专生到如今著名高等院校的特聘教授、博导,这条自学成才之路,励行根走得并不容易,却无比坚定。刚入行的时候,励行根因为工作需要,要去走访大量专家。“有一次去天津的原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准备拜访一位专家,那个时候我二十几岁,资历尚浅,去了以后,没有人接待,我连门都进不去,怎么办呢?”励行根天天过来守在门口,门卫都被打动了,在专家下班的时候给他指了路。那位专家听说小伙子蹲守了好几天,深受感动,不仅邀请励行根回家吃饭,还把他请教的化学配方一一告知。几十年后的今天,回忆起这一段经历,励行根依然记忆犹新,这位他创业路上的第一位恩师,在此后的日子里也一直与励行根保持密切联系。
如今,已成为密封领域标杆人物的励行根,常会有不少业内企业带着领域内的难题来找他答疑解惑。他总是会认真听取来访企业的描述,然后进行研究攻坚,并悉心免费指导。一方面是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对年轻一辈无私扶助的精神,另一方面他不仅在为企业解难,也在为自己搜集案例。
“我没遇到的难题,同行企业给我带来了。我在解谜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学习。科研是没有天花板的。”目前,励行根积累了超过400个密封领域的典型案例,他计划两年之内编成一本书,将他多年来参与过的密封领域的实践心得,融入案例解决过程中进行剖析,让有些行业内共性的问题不再重蹈覆辙,为国家工业化进程贡献一份力。
“希望每个科研人员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踏踏实实做好这方面研究,这是科研人员的最高境界。如果每个研究领域都有科研人员在填补空白,那才是真正的强大。”励行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信念。
励行根说,公司之所以取名“天生”,是因为所做的科研都是来自于自然,顺其自然。“天生”的LOGO设计也是出自他本人之手。TS两个字母组合的图案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天生’也是和平的象征,我们的产品是用在危险的地方,守护安全与和平。”励行根说。
励行根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已有了思路。公司将坚持深耕密封领域,在核电行业里扩大技术应用范围,把所有核电领域的外国密封件国产化。此外,他还把目光投向“高温高压连接器”的研发生产,近5年之内要达到产业化。据透露,这项新技术不仅体积更小,还能提高产品的安全系数,将是对密封技术的一次颠覆性突破。
励行根还着力将密封领域的产品研发从专做军用转为军民兼顾。他透露目前手里有20多个石化、船舶、航空航天领域的密封系统的研究项目,面对新领域新产品的开发,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采。
就在2020年6月,公司牵手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慈溪成立先进密封材料与系统联合实验室。双方将以国家及产业需求为导向,联合攻关,研发新一代高性能密封材料与系统,培养密封领域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我国密封技术水平。
与励行根的工匠精神、爱国之心相呼应的,还有他持之以恒的公益心。虽然为了研发,企业的资金一直十分紧张,但是励行根很早就设立了自己的助学慈善专项资金,长期对贵阳三水小学助学。近年来,他又陆续捐助“五水共治”、孝老爱亲等公益事业。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励行根又再一次向慈溪市红十字会捐赠资金,用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励行根聊天,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丰盈和他对密封领域的无比热爱。他说走到现在尚无遗憾。“我不断地进取和学习,哪来的遗憾?我只有前进的动力。”他始终坚守初心,用敬业奉献践行中国“智”造的决心,从而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力量!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星辰大海,对于59岁的励行根来说,一切都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