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推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22-02-28 11:11:12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民营经济推动

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隗斌贤 金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坚实基础、目标任务、总的路线、把握原则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大举措,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并把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和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实现共富作为重点,这为更好发挥民营经济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民营经济是浙江最大特色和优势,是浙江发展的致胜法宝,也是浙江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财富源泉。全面凝聚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共同奋斗助力共同富裕的强大共识和广泛力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举措。

出台助推共建政策

激活民营企业参与共建示范区的动力

共同富裕内涵丰富,示范区建设任务多元,民营企业如何融入、用好共同富裕建设的政策红利,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引导和支持政策。要制定民营企业参与共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行动计划。按照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导向,明确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任务清单供民营企业选择,供需精准对接,实现任务和资源有效匹配。要出台民营企业参与共建共同富裕示范区激励政策。对于积极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民营企业,要从金融、财政、产权、土地、营商环境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引导更多民营企业投入示范区建设。要实施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共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制度。充分发挥国有、集体、民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体制机制、资源要素等方面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引导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协作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坚持监管规范促进发展

构建民营经济共建示范区安全底线

日前,《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明确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致力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同时强调要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这是在复杂多变局面下统筹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国内与国际,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举措。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引导民营经济守住新发展格局、共建示范区的安全底线。要围绕平台经济、科技创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明确规则,划出底线,设置好“红绿灯”,堵塞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效能,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引领共建共富舆论

营造民营企业参与共建示范区的氛围

在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民营企业是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实践者、推动者。正确理解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可以进一步增强民企助力共同富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找准助力共富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要构建共同富裕话语体系引领理念认同。有关部门要主动向民营企业宣讲示范区的战略意义、任务要求和发展机遇,以及民营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责任,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共同富裕建设。要建立民营企业参与共建的发布机制。定期举办、召开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论坛或利用世界浙商大会等,总结提炼、发布宣传、表彰奖励民营企业参与共建的先进事迹,特别是先富帮后富带后富实现共富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或范例。要引领民营企业参与共富相关课题调研和资政建言。利用已有的各类智库平台,邀请学术机构、党政部门、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开展专题调研、研讨交流、政商沟通,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谋良策出高招。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践行共富社会责任。调查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导向和行为特点,立足共同富裕建设实际,拓展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统战部门、工商联、商协会等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党史、改革开放史、民营经济发展史等主题教育培训,增强民营企业家参与共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担当。

创新共建共富模式

丰富民营企业共建示范区的路径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任务繁重,需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资源、网络等优势,创新和丰富民营企业参与共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模式和路径。要鼓励民企参与跨区域产业协作,为后发地区提供发展机会。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后发展区域的产业协作,投身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产业上。完善对口支援、分层分类帮扶机制,促进包括山区县、海岛县以及对口支援的相对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推动发达地区优质民企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向落后地区梯度转移,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推进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合作。要发挥民企数字化优势,提升后发地区创业水平。立足后发地区及其人力资源的特点,运用数字技术,发挥平台企业资源和市场链接等功能,主动帮扶后发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赋能后发地区企业、群众创业。要引导民企积极参与生态产业,带动后发地区致富模式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经济发展转变。引导培育建立碳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开发乡村碳汇产品,促进碳中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农村、农民的发展相结合。

完善保障措施

补齐民营企业参与共建示范区的政策短板

要优化推进民企助推共富的组织协调。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定期督查机制,有效整合民营经济机制灵活、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推动政策举措落地,逐步破解民企参与共建示范区中的瓶颈,加快形成一批见实效、有影响力的民企助力共富标志性成果。要建立政社联动平台,优化公共服务能力。将政府、社会、市场的力量凝聚在一个平台,推进项目、渠道、资源及信息及时沟通以及高效率共享,也可以通过提供机会和项目,引导民营企业由单纯的工具性制度支持向共同富裕实践基本单元的转变。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档,以降低民营企业在参与共建中的运营成本,提升后发地区群众的学习、创业等能力和民企共建共享的效率。要发挥商协会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共富的积极作用。商协会在支持高质量发展、协同区域城乡统筹、优化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和倡导慈善公益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平台优势和机制优势,政府有关部门再在法规政策、税收优惠、购买公共服务等方面为商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支持。

(作者分别为省政协常委、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巡视员、教授,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