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乡贤之力打通“共同富裕”经脉
发布时间: 2022-02-28 10:04:30
聚乡贤之力打通“共同富裕”经脉
宁波市奉化区委统战部
“共同富裕”关键在乡村,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新乡贤作为与乡村有着天然深厚情感连接的人群,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大力激发新乡贤群体的巨大潜能,以乡情为结,以乡愁为媒,通过勤走动、重关爱、常沟通、强对接、造氛围等实招,激发情怀,凝聚人心,助力打通人、财、智、项目、文化等各路“经脉”,让“共同富裕”之路走得更稳。
一是勤走动,召唤人才回乡。利用春节、清明、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和传统佳节常态化接待乡贤回乡和慰问家属,形成班子领导“一对一”重点联系和联片领导、联村干部、乡音使者“3+N”联络机制。通过“勤走动”,村班子变强了,在村级换届选举年,召唤回了一批优秀人才回乡参与乡村治理,仅西坞街道就有5位乡贤进入村级班子,从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方面优化了村干部结构,为村班子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新农人”变多了,乡贤们纷纷看到了家乡的机遇,农村的潜力,掀起了返乡创业的热潮。金峨村的周开元投资1500万元返乡打造生态农业公园,集生产种植、农业超市、植物精品展示等为一体,引得游人络绎不绝;大堰镇的王国仙回老家建立了生态农庄,通过各种资源平台推销高山好物,打响了家乡地域品牌,促进了农民增收;莼湖街道的林静江成立品农客致力于本土水蜜桃推广销售,与片区水蜜桃种植户形成产业联盟。
二是重关爱,汇集众智良策。建立乡贤关心关爱机制,利用各种活动契机开展会客、座谈等,倾听乡贤意见建议,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邀请32位乡贤参加全区应用型智库专家论坛,通过对产业经济、规划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前瞻性分析,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撑。举行奉化乡村民宿经济研讨会,通过乡贤搭桥,邀请省级民宿专家团到奉与全区20余家精品民宿负责人座谈,共谋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主动走访在外知名乡贤,听取对特色古镇打造的意见建议,为完善本地特色小镇方案起到了实质性作用。各地纷纷利用举办圆谱庆典、特色庙会等活动,邀请乡贤回乡考察,召开座谈,共谋村庄未来发展。
三是常沟通,促进民生福祉。组建线上乡贤联络群,开展日常问候交流,定期发送家乡发展近况及本地民生热点资讯,拉进乡贤与家乡的心理距离,拓宽乡贤反哺家乡的渠道。当了解到奉化正在试点推行“老年食堂”的惠民举措时,乡贤们纷纷倾囊资助村老年食堂项目,或修葺原有文化礼堂,或资助运营成本,解了困难,暖了人心。此外,乡贤们还十分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或结对助学、或帮贫扶困、或捐桥建路,累计捐助金额超过3000万元。
四是强对接,招引项目回归。利用数字乡贤库,推送本地土地流转、招商政策、项目进展等信息,召开各领域多场项目洽谈会,促进资源有效对接。在乡贤缪伯刚的牵线下,缪家村“曹氏风筝”博物馆、风筝长廊、苗慧国学馆等陆续亮相,文创产品不断丰富,举办非遗传承培训班6期共计300余人次;乡贤孙伟民在城西岙村打造3A弥勒文化景区,搭建传播弘扬弥勒和乐精神的平台,助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乡贤孙伟龙与街道达成合作意向,将电子产业园项目落户朱家河村。越来越多的农村,正在乡贤资源的带动下,走上了特色致富之路。
五是造氛围,浸润文化活水。进一步丰富各地乡贤馆内涵及功能,加大乡贤墙、乡贤廊等文化阵地建设,每年春节期间寄送由区委书记、区长署名的《致奉化乡贤的一封家书》,拉进与在外乡贤的情感距离,营造举贤敬贤浓厚氛围。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汪浙成将自己毕生的藏书捐献给了家乡并授课分享,这些图书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形式丰富农村图书馆等文化阵地。在乡贤俞国荣的牵线下,溪口“写意岩头”古村迎来了《走唐诗之路・绘美丽溪口》上海新月书画协会采风活动,促成了来自上海、宁波等地的近30位书画家用艺术描绘乡村图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红帮裁缝”传承人金迎达在滕头村筹建红帮文化传承基地,致力于将红帮技艺通过培训、加工、展示等,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