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台湾国民党军队退伍老兵的坎坷经历
发布时间: 2021-07-28 16:18:41
一名台湾国民党军队退伍老兵的坎坷经历
傅华生
2017年,我到杭州市萧山区台办所属的台属联谊会工作,接触到许多台属和台湾同胞,其中有一位回原籍定居的台湾国民党军队退伍老兵俞校元,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俞老今年97岁了,思维清晰,精神饱满,定居在原籍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江西俞村。说起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曲折、历经磨难。
1941年的初春时节,年仅18岁的俞校元外出劳动,谁知噩运来临,被前来抓壮丁的国民党军队抓了个正着。俞校元连家都没有回,就被捆绑着押上火车,向北方开去。几天几夜后,俞校元到了远离家乡几千里外的山西、河北一带,成了国民党军队里的一名士兵。作为新兵,被老兵欺侮、被长官打骂、被克扣军饷是家常便饭。有好几次,俞校元亲眼看到逃兵被抓回来后当场枪毙,吓得俞校元心惊肉跳,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俞校元眼见回家无望,只得拿起枪杆投入到抗日的战场上。他是一名机枪手,面对着日寇在华北烧杀抢掠的残暴行径,激起了他的民族仇恨。于是,俞校元一心杀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由于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稍有一些文化,几年后,俞校元被陆续提升为下士副班长、中士班长、少尉排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面内战爆发,都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俞校元只得无条件服从。于是,他跟着部队,糊里糊涂地投入了内战。当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到底是打的什么仗?1948年,在淮海战役前期,俞校元所在的部队被人民解放军围歼,俞校元只得放下武器,做了俘虏。当时,人民解放军优待俘虏,对被俘人员进行集中教育。俞校元亲眼看到,人民解放军内部官兵平等,与国民党部队分明是新旧两重天。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开始了新生。他先后参加过渡江战役、郎广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由于作战勇敢,为人机智,多次荣获战功,深得上级和同志们的好评,先后被提升为机枪班班长、排长。
1950年,俞校元所在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打到福建沿海一带,参加了解放金门的战役。众所周知,金门战役失败了。俞校元在金门岛上3处负伤,昏迷不醒中做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经简单包扎后,不容分说就被国民党军队的军舰押运到台湾的基隆港。随即,转入圆山的国民党陆军荣志医院,接受救护治疗。伤愈后,经过国民党军队的反复审查,俞校元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至此,俞校元深深地感到,返回大陆已经彻底无望。孤立无援中,在浙江老乡、诸暨籍的荣志医院院长的开导、劝说下,俞校元无奈地再次加入了国民党军队。他先是学开军车,后来,到国民党陆军八二野战医院学习军需业务。期间,逐渐升为中士、上士、士官长,加入了国民党,直至年老退休。
俞校元终生未婚,退休前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处小的房产,过继了一个儿子。原指望依靠这个儿子在台湾养老,度过晚年。岂料逆子行为不端,不务正业,只知道吃喝玩乐。后来,竟然瞒着俞校元卖掉了房产远走高飞。俞校元四处奔波,求告无门,受尽了冷落和白眼,最终落得个孑然一身、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他深深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伤心到了极点。此时的俞校元身悬孤岛,孤立无援,他回首往事,不觉悲从心来,凄凉至极。
上个世纪80年代后,台湾国民党当局逐渐开启了老兵回大陆探亲的大门,令绝望中的俞校元喜出望外。他与一个思乡心切的患难之交相约,几经曲折,终于辗转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大陆。故乡的亲人们纷纷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满怀热情地接纳了这位在外漂泊了数十年的游子。侄儿侄女们都说:“二伯,欢迎你落叶归根,你就留在老家吧,我们所有的侄儿侄女都是你的儿子女儿,我们会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你的。”侄儿侄女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时,他们经常去看望他,给他送去吃的用的。一位侄儿还让出了自己的老房子,供俞校元居住。当地村、镇组织将他当作抗战老兵对待,十分关心他的生活,经常上门慰问看望,问寒问暖,关怀备至。萧山区台办和台属联谊会将他列为重点慰问对象,逢年过节,上门慰问,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一桩桩,一件件,使俞校元十分感动。他一次又一次地说:“还是故乡好,还是故乡亲呀!”
俞校元老人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亲眼看到日益强大的祖国大陆和日益富裕起来的家乡亲人,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他深情地表示,我先加入国民党,后加入共产党,后又加入国民党,现在还是回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大陆,叶落归了根。我要说,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血浓于水,是任何外来势力都不能分割的。我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时刻期盼着两岸早日统一。我坚信,统一的那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俞校元每年都会去台湾一两次,他表示,我要将自己在祖国大陆的所见所闻告诉台湾的老朋友们,做一个老使者,为促进两岸早日统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