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亲清健康指数”体系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7-28 16:05:29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探索构建“亲清健康指数”体系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宁波市委统战部

 

创新背景

“亲清健康指数”是反映一个地区政商关系的“晴雨表”。发挥“亲清健康指数”考核政商关系的“指挥棒”作用,对监督推动各地高度重视、大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论述精神, 2018年3月,宁波市委统战部牵头实施“1+3+1”亲清政商关系创新工作,并将探索构建“亲清健康指数”体系纳入“1+3+1”体系的重要内容。市委统战部委托浙江大学中国组织发展与绩效评估中心为第三方,以政治关联理论、地方政府公司化理论、软预算约束理论等政商关系理论为基础,参考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等实践探索,并经过多轮专家座谈和实地调研,构建形成了“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及工作体系。

 

主要做法

合力建立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在宁波市委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协调,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改革办(跑改办)、市“三服务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社保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统计局、市中级法院、市工商联、市税务局等18个部门分工合作,第三方具体实施的“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工作机制。2019年10月,宁波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下发《宁波市“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在10个县(市、区)和5个开发园区试点推进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试行成果。

系统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政府服务企业”“企业促进地方发展”“政府清廉”“企业清廉”四方面内容,从“亲”“清”两个维度出发,借鉴国内外营商环境和政企关系构建的理论和实践,坚持诱因导向、行为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绩效数据中挖掘考评数据,做到不增加基层负担,力求考评客观公平公正,设计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政府诚信建设、企业税费负担、环境保护责任、企业诚信经营等18个三级指标,企业对惠企政策兑现的满意度、党政领导答复(办理)企业诉求的天数、企业对政府公务员清廉的满意度、民营企业党组织覆盖率等37个四级指标,并由下级指标诠释评价上级指标的“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由30个量化指标和7个满意度评估指标组成,实行满分百分制。其中,量化指标数据来源于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绩效数据;满意度评估指标数据通过调查问卷获得。

科学制定综合评价程序办法。首先,数据采集。量化指标数据,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如市发改委负责提供开办企业“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市经信局负责提供规上企业数量和《亲清政商关系满意度评估调查问卷》发放汇总,市中级法院提供企业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情况,市统计局提供民营企业就业总人数、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民营企业对就业贡献率等;满意度评估指标数据,抽样选择民营企业负责人参加测评,由市经信局负责实施。其次,认同评估。第三方成立综合评价专家小组,对报送的数据进行认同度评估,并将审核意见反馈数据提供单位修改完善。第三,评价测算。第三方根据指标体系构建计算模型,测算出各个评价对象的“亲清健康指数”(总指数)和相关分指数。市委统战部召开有关方面参加的评审会,对评价结果进行评审,保证其公正性和准确性。

工作成效

客观反映了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整体水平。从各县(市、区)、各园区“亲清健康指数”得分情况来看,都在良好以上,而且相差的分数也不大,反映了宁波市各县(市、区)、各园区践行亲清政商关系整体水平较均衡。同时,诠释评价“亲近关系”的指标得分较高,体现了政商良性交往的“零距离”。

精准彰显了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突出优势。诠释评价“服务政府”和“清廉政府”的指标得分较高,反映了政府服务效率和能力得到长足提升、清廉政府建设取得较大实效。同时,诠释评价“民营企业发展”的指标得分较高,反映了“两个健康”取得实效。

督促形成了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浓厚氛围。“亲清健康指数”作为反映一个区域营商环境的“晴雨表”,纳入对县(市、区)、园区目标考核的内容,通过定期发布“亲清健康指数”,对于坚持问题导向,传导压力,推进相关部门更加精准地查找问题,改进不足,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自觉践行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形成了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