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一体打造“一乡两带十村” 乡村振兴示范区域

发布时间: 2021-07-28 16:04:18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市县一体打造“一乡两带十村”

乡村振兴示范区域

衢州市委统战部

创新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索浙江民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2019年浙江省提出了要通过“打造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区域,建设特色产业示范点,创建民族乡村美丽示范花园,推动民族文化传承百花齐放,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等五大举措创建“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对标这一目标,衢州市聚力市委“党建治理大花园”建设,创新举措、培育特色、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全市民族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2020年,龙游县沐尘畲族乡被认定为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衢江区举村乡“千年畲乡・农夫小镇”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民族乡村旅游风光带被列入省民宗委计划培育的15条省级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对象,涌现出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柯城区七里乡上门村等一大批民族乡村振兴特色亮点村。

 

主要做法

衢州共有少数民族成分46个,以畲族为主,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7.65%。结合地理因素、产业条件、区域要素等实际情况,将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与市委、市政府“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项目相融合,重点谋划实施“一乡两带十村”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总体布局,市、县两级全域打通、串点成片集成打造、高位规划培育特色,以“一乡”为凤头,示范引领;以“两带”为双翼,带动振兴;以“十村”为凤尾,亮点纷呈,形成畲乡凤凰展翅高飞的态势,为全省推进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提供衢州实践。

以凤头引领,打造一个样板民族乡。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是衢州市境内唯一的民族乡。2019年12月,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深入沐尘畲族乡开展“三服务”调研时提出,要做好规划策划文章、做好生态旅游文章、用好统一战线资源,努力把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打造成全国民族乡村振兴“龙游样板”。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好这一目标及工作要求,在省委统战部的支持指导下,对接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合作,以沐尘乡政府所在地沐尘村为提升核心来编制沐尘乡村规划,做到乡村一体统筹规划和畲族特色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基础建设等专项规划“两手抓”。目前,已完成沐尘乡村规划,规划实施项目前两期共包含了25个项目,预计投资总额3610万元。其中一期项目2020年10月份开工,整个项目实施预计持续到2021年底。在高质量规划“蓝图”的指导下,沐尘乡将奋力打造成为一个高质量旅游驱动,全渗透文化联动,全乡域产业互动,全方位项目推动的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乡。

如凤凰展翅,打造两条振兴示范带。第一条是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民族乡村旅游风光带,涉及沐尘溪沿线沐尘村、社里村、双溪村三个民族村,通过连线打造积极争创国家AAAA级景区。以民族乡村旅游风光带发展为核心,以国家AAA级景区社里畲家山寨为基础,以畲乡文化为主调,充分植入畲族文化、余绍宋文化、宣纸文化等,重点打造沐尘老街,发挥畲乡文化一条街的文化承载作用,形成品牌化、多元化的畲乡一台戏。第二条是衢江区举村乡“千年畲乡・农夫小镇”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到洋坑村、石便村、西坑村三个民族村。三村依山带水,连成一线,依托“千年畲乡・农夫小镇”旅游民宿品牌建设,以西坑村“洋西孪民宿”等一批项目建设为重点,结合石便村王澍大师千年农夫小镇精品民宿项目,把沿线多家高端民宿串珠成链,做足做好“畲味、土味、古味、韵味”等特色文章,形成一条畲族旅游风光带。

显凤尾闪耀,打造十个亮点民族村。在全市范围确立了一批资源条件好、班子战斗力强、发展潜力大的10个民族村,重点打造成为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村。如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先后引进了启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姑蔑生态园等企业。通过农户资源入股、村集体资金入股、企业帮扶运行的方式,依托龙游花海、国家3A级景区龙游姑蔑城,打造花海田园综合体“凤凰部落”区域、浦山美丽乡村区域、姑蔑城生态休闲区域。2020年6月11至12日,“锦绣畲乡・百村一梦”首届浙江省民族乡村振兴“百村大会堂”活动就在该村成功举办。又如,柯城区七里乡上门村通过多次调研分析、统筹谋划、整合资源,目前已经完成了村庄整体规划,新建成畲寨山门、畲族特色文化礼堂、畲族特色文化广场以及200米长的村内沿溪“畲味”游步道,并正在投入建设畲族风情民宿项目。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持续投入打造,该村村庄风貌得到显著提升,本村畲族文化得到挖掘传承。

 

工作成效

政策配套有力,摸清底数加大扶持。坚持底子基数要清、顶层设计要明,政策扶持要准的工作思路,2017~2020年连续四年建立了《衢州市民族乡村村情档案》,全面摸清底数。编制了《2018-2020衢州市少数民族乡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谋划三年重点项目,做到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推动市政府率先出台《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衢州市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事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00万元用于帮扶龙游县沐尘畲族乡,另120万元资金用于民族重点村基础设施、村庄规划、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民族乡村振兴事业建设,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用于扶持重点民族乡村加快发展。

规划引领有方,推动振兴示范建设。对照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和省AAA级景区村庄创建标准,力争做到市县一体统筹规划和文化、产业、基础等专项规划“两手抓”。以龙游县沐尘村、柯城区上门村、衢江区西坑村为规划引领样板村,积极联系畲族文化学者、村庄规划专家一同谋划,形成一批民族文化融合好、风格明显有特色、村景共建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村庄规划。对三村重点项目实施采取列出清单、明确内容、限时完成、倒逼推进的方式,并形成了市级驰援、县级保障、乡村实施的四级联动推进体制。

汇聚合力有成,特色培育产业升级。按照省、市关于民族乡村振兴工作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建立全市民族乡村“6个1”结对帮扶机制(即“一个部门、一个民主党派、一家企业、一个宗教团体(场所)、一名市县领导、一名统战干部(联络员)”共同结对帮扶一个民族村),以多对一、点对点帮扶,确保全市“1+49”个民族乡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帮助民族乡村切实提高自谋发展、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本领,真正实现“消薄”不反弹、“造血”高质量,不断加快民族乡村同步奔小康步伐。2019年至2020年8月,全市民族村共落实帮扶资金3692.5万元,落实帮扶项目90个,开展调研、服务等约500次。为加强村级发展内生动力,以建立乡贤议事厅为平台,以新乡贤顾问、新乡贤+项目为抓手,引导新乡贤参与少数民族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做好新乡贤回归品牌打造文章,深化推广常山县依托“村企合作”发挥企业带动,帮助少数民族村集体增收的“赛得”模式;龙游县依托“景区带动”,使少数民族村庄增靓,开发旅游项目让村民家门口致富的“浦山”模式;柯城区发挥“经纪人”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古法种植高山蔬菜,促少数民族群众致富的“早田”模式,真正形成一批在全市、全省叫得响、记得住、口碑好的民族特色“衢品牌”。

生态建设有效,文旅融合畲寨添彩。重点指导有条件的民族村开发具有畲族特色的旅游景点,严格保护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畲族村寨。从改善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民居保护、村寨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全市已有2个村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民族村被列入“国家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目前,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正在打造“凤凰部落”,衢江区举村乡打造“一心三片区”畲族风情乡村旅游品牌。龙游社里村、开化潭头村、常山黄冈村等3个民族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已有40个民族村被评为浙江省A级以上景区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