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发布时间: 2021-07-28 15:28:35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杭州市上城区基层统战平台“小营红巷・同心筑”画出治理同心圆

杭州市上城区基层统战平台小营红巷・同心筑自2018年成立以来,定位于整合资源输出服务的平台型基层统战阵地,充分发挥扎根群众“家门口”的优势,把统战工作与社区建设、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为群众切实解决一些“老大难”的民生问题,在高效能治理城区过程中画出更大同心圆,打造“重要窗口”的基层统战“视窗”。

同心筑以加强统战人士的思想引领和资源整合为契机,深挖老墙门里的杭州市井文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交往交融交心”的“红墙门”生活共同体,推动基层统战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通过每月召开“墙门议事会”,明确反馈、通报、考核等机制,让自治有章法、有标准、有共识,为统战人士参与治理“赋权、赋制、赋能”,努力实现良性“自转”,凸显小营统战的治理特色和基层优势。

2020年下半年,针对社区老墙门建筑年份长、老年人口多、周边环境杂且因消防设施、配套硬件薄弱,带来的一系列矛盾纠纷。同心筑组织新乡贤代表出谋划策,11名成员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制定《红墙门生活共同体公约手册》,先后处置矛盾纠纷968件,成功率达96%。

同心筑坚持跨区域、跨党派、跨部门工作理念,广泛集聚统战合力服务基层社会治理。通过跨区域“交流”,与各地参观交流的统战团队围绕基层治理展开交流,组建同心筑分享群,实时转发各项各地的经验成果。

通过跨党派“引流”,真正让民主党派工作干出声响和群众口碑,致公党上城区基层委员会、民建上城区三支部等结对党派推出的“致公明智讲堂”“同心圆桌会”“失独不失阳光”等一批服务品牌逐步成型并获得广泛好评。

通过跨部门“联动”,积极整合行政资源关注重点人群,联合上城区残联组织全区50余位残疾人先后开展“善行旅行家分享社首届稻田运动会”“庆祖国华诞迎国际盲人节”等活动,与上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城区农工党基层委员会组织“庆八一筑同心,为退役军人送健康”活动,为辖区50多位退役军人送服务。

同心筑努力整合区政协委员、新乡贤、舆情观察员、居民代表、社区干部等群体代表,引入具有一定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依托参政议政、党派“直通车”等形式及人大、政协的提案特色,围绕地区各项中心工作聚智汇力,着力打造谏言“直通车”和发展“加速器”。

(杭州市上城区委统战部)

 

基层商会管理和服务标准在杭州市西湖区发布

近日,由杭州市西湖区工商业联合会主导起草的《基层商会管理和服务规范》启动。该标准是西湖区在浙江省级商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中,针对基层商会管理和服务标准化,经过两年多探索形成的一项成果。

工商联及所属商会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2019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浙江省工商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在全省开展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试点,着力完善商会职能作用,规范商会自身建设,改进对商会的联系服务方式。

作为杭州市内唯一一个由党委政府牵头的省级基层商会改革发展试点城区,西湖区坚持基层导向、问题导向,牢牢抓住标准化这个“牛鼻子”工程,积极探索基层商会管理和服务规范,并及时将实践经验用标准形式予以固化,边改革、边推进、边提升。《规范》从基本要求、管理要求、服务要求、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对基层商会改革和发展成果进行了高度凝练,主要针对商会组织标准化、商会管理标准化和商会服务标准化等重点环节,对基层商会管理和服务过程进行了优化和再造。

基层商会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是杭州市以党建为引领做好商会改革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基层商会服务“两个健康”助推浙江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规范》实施后能够系统性地指导基层商会规范运行,做好服务会员、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等工作,提升基层商会管理服务水平,增加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发挥基层商会在政商交往中的“链条”作用,有助于把基层商会建设成为让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有方向感、有认同感、有归属感、有荣誉感、有获得感”的共同家园。

(杭州市西湖区委统战部)

 

“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工作站”成立

近期,全省首个“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工作站”在宁波市鄞州区委党校授牌成立。该工作站以鄞州区社会主义学院为依托,创设了“鄮城讲堂”等常设性学术讲坛,将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交流、展示底蕴,不断增强海内外甬籍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浙江文化强省战略,努力打造成为爱国人士培养的基地、中华文化传播的窗口和文明互鉴的交流平台。

(宁波市鄞州区委统战部)

 

世界温州人家园“温・暖”集市开市

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世界温州人家园里处处洋溢着家的温馨与温暖。上午9时,世界温州人家园“我和我的家园”主题展暨元旦“温・暖”集市活动正式开市。

本次活动以“我和我的家园,来自温州!来自世界!”为主题,既体现温州主体元素,又彰显全球风情。现场展品既有来自奥康鞋业、乔顿服饰等温州本地知名企业代表,有来自重庆温州商会、海南温州商会等异地温商,也有来自海外归国留学生,博物馆里有各地侨领捐赠的宝贝。

值此元旦佳节与家园开园2周年双庆之际,举办一场特别有意义又很“温暖”的元旦集市活动,既是为世界温州人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也是助力“新乡贤、新家园鹿鸣计划”实施,尤其是通过活动为海内外温州人交流搭建平台,助力“双循环”,助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

据介绍,世界温州人家园是世界温州人的情感地标、精神家园、回归样板、形象窗口、服务高地,也是温州人精神、温州人创业奋斗史的展示平台,是促进海内外温州人互动交流、情系家乡的联谊平台,是承载温商回归、促进共融共赢的合作平台,是世界温州人共同的家。自从2018年开通以来,累计接待回访团体达1480多批次,5万多人次。

(温州市委统战部)

 

长兴县揭牌成立“民族宗教界人士技能培训基地”

近日,长兴县“民族宗教界人士技能培训基地”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基层民宗界人士多功能立体型学习实践平台,长兴县“民族宗教界人士技能培训基地”由长兴县民宗局牵头,以职教中心为载体,依托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资源优势,为全县少数民族同胞和宗教界人士的生产生活和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助推打造少数民族同胞和宗教界人士凝聚力日益提升的长兴民族宗教工作新常态。

基地投入运营以后,将为县域内民族宗教界人士提供理论学习、生活技能培训、就业辅导、创业帮扶等多方位服务。其中针对少数民族人员,着力开展从政策宣讲到就业扶贫的全流程“一条龙”服务。具体包括:联合县人社局开展创业就业座谈、咨询和政策宣讲活动,联合长兴本地企业进行菜单式针对性职业培训,对贫困学员进行动态跟踪和对点帮扶助力脱贫增收,等等。针对宗教教职人员,着力开展涵盖生活起居到场所管理的“项目式”服务。具体包括:开展急救护理、水电技能等培训,助力宗教场所安全管理;开展园艺培训,助力宗教场所环境美化;开展营养烹饪培训,助力宗教人士健康提升;开展财会、仓库管理等培训,推动宗教场所内控更规范,等等。

(长兴县民宗局)

 

绍兴市柯桥区兰亭侨文化馆建成投用

近日,绍兴市柯桥区兰亭侨文化馆正式建成投用。兰亭侨文化馆位于兰亭街道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著名的“侨乡”紫洪山村,该馆占地300平米,建筑面积500平米,总投资250多万元。按照“街道主导、区部门指导、村配合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兰亭街道将侨文化馆建设列入2020街道民生实事工程,全面落实方案拟定、保障建设、布展等各项工作,“浙江省爱乡楷模”、兰亭籍侨胞章传信先生出资100万元并提供其故居作为主要馆址。

兰亭侨文化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基本保留其原台门风貌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在这座充满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文化馆里,从兰亭侨情侨史、涉侨知识、重点侨胞事迹到原生活场景的再现,处处凸显着侨元素,体现着兰亭籍侨胞和港澳同胞报效桑梓的义行美德。

在兰亭街道,侨务工作被纳入街道重点工作。街道专门建立了“侨之家”活动室。2000年时,成立了绍兴首个乡镇级基层侨联组织,之后在紫洪山村建立分会,成立大庆、新陈、谢家桥和娄宫片四个侨联小组,构建起与侨胞沟通联系的交流网。

几十年来,兰亭旅外侨胞日益成为绍兴与住在国或地区之间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传递信息、增进乡情的纽带。兰亭侨文化馆的建设,将更有利于弘扬侨文化、凝聚侨心侨力、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传承历史文化。

(绍兴市柯桥区委统战部)

 

金华市开展统战系统“攻坚争先大比拼”活动

为贯彻金华市委“数字赋能,拼搏争先”工作导向,进一步营造实干创新、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1月13日下午,2020年度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统战工作“攻坚争先大比拼”活动举行。市委统战部班子成员,各县(市、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和金华开发区党工委分管负责人,市委统战部各业务处室负责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等参加。

在晒拼环节,各县(市、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和金华开发区党工委分管负责人根据抽签顺序结合PPT进行现场述职汇报,围绕过去一年统战工作主要成效、创新做法和品牌载体等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和激烈的比拼,并接受现场测评。

(金华市委统战部)  

 

金华市婺城区留学生创业园揭牌启用

2020年12月30日,金华市婺城区留学生创业园在婺城合丰科技园揭牌启用。近年来,婺城区委统战部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文化认同为着力点,激发海外留学人员回乡发展的积极性,探索婺城籍留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途径。通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积极搭建海外留学人员回婺创业的发展平台——婺城区留学生创业园。

一是落实硬件保障。与合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协商,划定专门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提供的空间场地,并为“海归”群体提供“拎包入住”的优质办公场地和一站式配套服务。二是落实政策保障。区委统战部与区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区经济商务局等单位联系沟通,确定园区及入驻企业可以享受的有关政策,并按照婺城“家服务”的理念,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全力支持留学生创业园发展。三是落实服务保障。结合合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特点,整理出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财务记账等特色服务。今年7月,金华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落地合丰服务外包产业园,园区借此增加了电商企业孵化相关服务。

(金华市婺城区委统战部)

 

衢州市衢江区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关爱新乡贤

2020年以来,衢州市衢江区委统战部创新实施新乡贤关爱计划,围绕新乡贤成长、新乡贤就业、民营经济培育这三个层面实施,目的是让广大新乡贤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得到来自家乡的关爱和温暖,进一步建立与衢江的紧密联系,为他们成长、成才、成功提供支持与帮助,进一步引导他们为衢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实施新乡贤成长关爱工程。从2020年开始,衢江区委统战部将在每年采集应届衢江籍优秀高中毕业生信息,建立新乡贤成长关爱数据库,筛选出122名考入“211”“985”“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在他们的求学、成长、就业等人生关键阶段开展关爱帮扶。根据数据库反馈信息,区委统战部组织召开“新乡贤成长之路关爱计划”座谈会,邀请了10名今年新录取的“双一流大学”学子代表,听取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建议,并给予奖学金进行鼓励。针对家庭困难的学子,区委统战部联合区工商联设立异地商会结对帮扶基金,结对帮扶困难学子,让这些未来的高层次优秀人才能够在家乡的关怀下顺利求学、健康成长,并激发他们投身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目前,数据库中已收集“211”“985”“双一流”优秀衢江籍大学生122名。联合区工商联设立异地商会结对帮扶基金,各异地商会、乡贤企业家累计资助300多名优秀衢江籍贫困生就读大学,捐赠帮扶资金超180万元。

实施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就业指导工程。衢江区积极围绕引才、聚才、育才开展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就业指导工程,为海内外人才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有温度的服务。通过区委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协力,“孔雀归巢・缘定衢江”海外学子2020衢江感知行活动成功举办。同时,完善线上平台服务,以衢江“侨家大院”海外青年人才数据库为基础,大力建设“智慧侨联”和网上“侨胞之家”“侨联通”App平台,延伸侨联海外工作手臂,实现与海外青年和港澳台地区青年零距离、面对面互动交流。依托“智慧侨联”和网上“侨胞之家”“侨联通”App等平台,累计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提供就业指导30余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00余个。

实施新衢江人企业家培育工程。衢江区全面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借力异地商会平台,强化青年企业家商会队伍建设,助推广大新生代企业家成长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的后备军。通过社会主义学院平台打造新生代企业家强化学习、提升素质、加强联系、交流沟通、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阵地。实施政治关爱工程,加大对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荣誉安排力度,把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优秀分子纳入民营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在各类政治安排中予以优先考虑、积极推荐。积极搭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平台与途径,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其政治待遇和社会影响力,把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衢州市衢江区委统战部)

 

龙泉市举办2020年全市民族村干部暨技能提升培训班

近日,龙泉市2020年民族村干部暨技能提升培训班在丽水学院民族学院顺利开班,相关乡镇(街道)统战委员、19个民族村村干部和创业创新带头人共36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为期三天,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丽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金伟庆、浙江省高校旅游专业带头人蔡敏华为大家做民族乡村振兴、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提高民族村干部对民族乡村振兴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乡村融合发展的关键要领。

在现场教学点莲都咸宜畲族村、沙溪畲族村,松阳石仓,景宁畲族博物馆、大均乡,学员们认真学习参观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围绕产业发展、村庄整治、乡村旅游等方面,积极向当地干部取经求解,增强培训学习的实效性。

(龙泉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