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侨胞:浙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
发布时间: 2021-02-04 15:54:27
海外侨胞:浙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
章红波
浙江从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强省,必须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完善和畅通双循环,打造内外贸易有效贯通的市场枢纽。海外侨胞是浙江发展的宝贵资源,他们联结中外、融通中西,既熟悉国内情况,又熟悉住在国环境,必然成为浙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海外侨胞在畅通双循环中的独特优势
浙江侨务资源丰富,且以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新侨为主,家乡情结极其浓厚,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具有四个独特优势。
一是海外布局优势。目前浙江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202.04万人,海外留学人员10多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以欧洲居多,占54.2%,亚洲其次,占20.8%,呈现“全球分布,地区积聚”的空间分布特点。
二是组织网络优势。浙籍侨胞在海外组织化程度高,有影响力的浙籍侨团735个,有1.1万浙籍侨胞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侨团正(副)会长。以全球“和统会”组织为例,1/3以上会长由浙籍华侨担任。
三是侨商资源优势。浙籍侨胞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独到的营销网络。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向家乡捐赠公益事业总额价值100多亿人民币。截至2019年年底,来浙投资创业的侨企数超4万,总投资约4500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省外资企业总数的62%和外资总额的60%。
四是专业人才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海外约有400 万华裔科技人士,专业涵盖几乎所有科技前沿领域,他们掌握着国际先进知识、科技和管理经验。目前,中国引进的海外高端科技人才90%以上是华侨华人。
海外侨胞在畅通双循环中的角色定位
当前,畅通双循环、构建新格局,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海外侨胞必将大有作为。同时,高层次的开放带来的高质量发展也为他们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参与拓展开放空间、畅通双循环的路径选择上,海外侨胞应着力定位好四种角色。
一是畅通开放渠道,成为国际市场的“开拓者”。以新发展格局应对“新变局”,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海外侨胞熟悉住在国市场运作规则,了解当地营商环境和行业发展潜力,利于发掘潜在海外市场。他们在住在国有更广泛的人脉关系和政商网络,可帮助浙企“走出去”时规避化解各种矛盾风险。
二是聚焦科技创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参与者”。在浙江新侨群体中,海外留学人员有10余万,归国6万多人,其中近4/5有硕士学位,约1/5有博士学位。这些侨界高层次专业人才可通过科技人文交流、技术转移孵化、项目带动引导等方式,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合作,以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立足互联互通,成为高端要素集聚的“推动者”。浙江构建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国际国内大循环格局,需要以畅通要素循环来提升经济竞争力、拓展新空间。海外侨商可抓住当前国际资本加速转移之机,以侨为桥,吸引海外资本、海外侨界高端专业人才和产业等要素向浙江集聚,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项目,把更多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带回浙江。
四是密切人文交流,成为中外友好合作的“架桥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海外侨胞通晓中外语言文化,熟悉地区风土人情,他们向当地介绍浙江,易于被接受和认同。海外侨胞中不乏商界、政界、学界、文化艺术界精英,他们已融入当地社会,遵守当地法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身体力行展示浙江人民以和为贵的良好形象,努力为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华侨华人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议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供需体系受到了极大打击。同时,中国制度和治理优势,以及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极大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和回乡发展的渴望。对浙江而言,这又是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应尽快将侨胞的资金、智力和人文优势转化为畅通双循环的工作优势,加快推进浙江构筑面向全国、融入全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作用。浙江作为侨务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更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开发和利用“侨”资源,统筹做好侨务工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安排,确保相关单位目标一致、行动有序。二是加强信息沟通,满足对接需求。针对海外侨胞在经贸、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建立动态更新、统一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为有意参与浙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海外侨胞、侨团组织提供政策解读、项目咨询、人才招聘等全方位信息资讯服务,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三是加强数据整合,推动共建共享。建立“一库一码一平台一指数”进行已有信息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数据详实、资料完备、动态更新的侨情资源数据库,为服务大局积蓄力量。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为侨服务体系。一是强化法治保障。综合考虑新时代侨情发展趋势,尽快修订完善《浙江省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贯彻涉侨法律法规政策,依法解决权益侵害、知识产权保护、经济纠纷等突出问题。完善法律顾问制度,依托社会法律服务平台和资源,为海外侨胞投资创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二是数字赋能高效服务。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规范、便捷、高效服务。建设网上为侨服务大厅,构建线下线上全流程相融合、窗口职能与网上功能相统一的服务平台。大胆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重点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力度,进一步优化电商通关、数据交换、外贸协同、商务信息等综合服务。三是解决海外侨胞的后顾之忧。完善华侨回乡落户、子女就学、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出入境办理等政策。整合教育资源,保障华侨子女回国顺利就学,并享受同等义务教育待遇。
借力侨商网络,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是着力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把高端要素集聚到浙江,或为浙江所用。海外侨胞中蕴藏着丰富的金融资本、创新创业和高端人才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侨商大厦,发展华侨总部经济,促进侨企和外企集聚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引进侨界高层次人才,支持他们在浙江创新发展。通过扶持华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集聚海外高精尖短缺人才,实现重大创新成果,促进侨资侨智融合发展。二是畅通浙商“走出去”海外渠道。浙江雄厚的产业基础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进行配置。借助浙籍海外侨团侨领的政商网络资源,抓住“一带一路”开放机遇,加快推动浙商“走出去”。同时,积极支持省内浙商与海外侨商联合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浙商高质量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将战略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三是搭建人文交流平台。“双循环”新格局需要文化交流助力。借助广大海外侨胞联系广泛、融通中外的优势,传播好浙江声音,让世界充分了解一个友好美丽活力的浙江。引导海外侨胞发挥民间往来优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筑牢民意基础,培养更多对浙友好力量。
(作者为浙江省侨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