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搭建帮扶之梯

——杭州市中华职教社“星火计划”构建技能精准扶贫“杭州模式”

发布时间: 2021-02-04 15:21:19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校企合作搭建帮扶之梯

——杭州市中华职教社“星火计划”构建技能精准扶贫“杭州模式”

张灵仙

“老师,我已经回到四川了,在川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濛阳印象客服中心,今天第一天上班。”

“老师,我在杭州西奥电梯温州分公司,我的师傅很好,今天一上班就遇到四台维护的电梯三台坏了,要马上抢修。”

“老师,我回家乡云南分公司了……”

“老师,我在贵州……”

“老师,我快到福建了……”

这是杭州市中华职教社联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开展的温暖工程“星火计划”免费电梯维修项目学员在踏上工作岗位后一一在群里报告各自的工作去向。

自2017年12月“星火计划”电梯项目启动3年来,杭州市中华职教社共开展3期免费培训,累计培训建档立卡生106人,学员主要来自贵州黔东南州、湖北恩施、四川广元及云南等国家级贫困地区,人均培训经费2.38万元,共投入培训经费252万元。项目采用 “免费培养、定向就业”模式,3期学员100%拿到特种设备行业入职资格证书,100%在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就业,就业学员人均年收入5万元,目前最高年收入近10万元,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方”的目标,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技能精准扶贫的功能。

少年追梦,家穷志不短

最好的扶贫项目也是需要适合的人来参加才会有成效,在遴选学员时,杭州市中华职教社把中职建档立卡应届毕业生定为首要条件。这些学员遴选标准是随着项目的开展不断成熟起来的,从而变得更加精准,有效保证项目的实施。在遴选过程中,项目组人员会尽可能多地与学员直接交流,了解情况。

19岁的丁聪聪来自四川广元,9岁时爸爸病逝,家中还剩妈妈、弟弟和多病的奶奶,一家四口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妈妈在服装厂打工赚来的每月不足3000元的收入。高三毕业,他拿到了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是继续上学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因为一年一两万的学费再加上弟弟读初中的开销,妈妈一人是无力承担的,所以他决定跟着妈妈去服装厂工作。就在出发去服装厂的前一天,丁聪聪接到了一个电话,告知他可以到杭州学习电梯维修技术,他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可是妈妈认定这一定是“骗子的圈套”——“免费培训、管吃管住、免费考证,考出证书后可以到国内最好的电梯企业上班,年薪5万元起,想家了还可以安排回当地就业,并且保持在杭州总公司的收入水平……”妈妈怎么都不相信这种好事会轮在他们头上。直到广元职教社秘书长孙志波和乡里干部亲自上门做工作,丁聪聪妈妈才相信这些事是真的。

现在的丁聪聪已经是嘉兴片区一个班组长,负责一个小区的63台电梯。上个月整个小区突然停电,他和组员们需要爬楼梯一个一个去打开电梯的门解救被困居民,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很有意义。谈到现状,他骄傲地说:“从离开家到杭州培训,我再也没向家里要过钱,我现在赚的比妈妈还多。”过年回家,丁聪聪用自己的工资给弟弟买了新书包、新文具,给妈妈买了一条项链,在他的印象中,这是妈妈第一次戴项链。

和丁聪聪不一样,杨武治是天柱县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组织报的名,学校里和他一起报名的有11人。杨武治的家在一个连车子都开不上去的小山村,木结构的房子摇摇欲坠。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年迈的奶奶视力不好,他一直是在叔叔的照顾下长大。项目组赶到他家家访时,他第一句话问的就是“真的可以找到工作吗?一个月工资有多少?能养活自己吗?”当我们明确告诉他只要肯努力吃苦,不仅能养活他自己,还能养活奶奶的时候,他的眼睛刷地亮了,他毫不犹豫地跟着工作人员离开家乡来到了杭州。一年过去了,他现在已经是西奥的一名班长,下面带了5个维修工人,有时月工资拿到2万多元,真正实现脱贫奔小康。

丁聪聪和杨武治只是这些学员们的一个缩影,他们每个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这些孩子对人生都有梦想,他们希望通过学会一技之长改变命运的愿望是那么强烈,他们在经历魔鬼式高强度培训时从来没有叫苦叫累,他们对伸出援手帮助他们的人充满感恩,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特种设备学院院长潘建峰的话说,这是他们带过的最能吃苦、最好学、最守纪律的学员,“智志技”三扶让很多学员培训没有结束就被企业相中。

集聚资源,搭建技能扶贫之梯

“感谢你们为西奥培养了这么优秀的技能人才,这些学员我们都要了,我们承诺,不包括其他奖金,他们的年薪不低于5.5万,我们会为他们配备最好的岗位师傅传帮带,让他们的职业人生更上一层楼。”这是杭州职教社团体社员单位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傅美芬在与温暖工程“星火计划”学员签约时的承诺。

作为统战群团组织,杭州职教社有近百家团体社员单位,选择什么行业什么专业什么单位一起合作才能保证项目高效开展,是职教社首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杭州职教社之所以选择电梯维修行业,是因为特种设备行业就业准入门槛高、技术含金量高、就业需求大;之所以选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奥作为紧密合作伙伴,是因为这两家都是杭州职教社的团体社员单位,两家原来就是很紧密的校企合作伙伴,电梯维修培训项目本来就比较成熟,同时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院校,项目管理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而西奥作为电梯民族品牌第一梯队,分公司遍布全国,发展势头好,就业安置能力强,可以保障项目长期高效开展。

扶贫要长效,项目设计本身就必须是所有参与方都能合作共赢的。电梯维保产业是一个全国性产业,电梯生产企业一旦卖出一批电梯,必须在客户所在地安排维保人员进行长期跟踪服务,随着产业的发展,电梯企业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维修工人需求量越来越大。杭州西奥等主流电梯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已经遇到招工难、培训难等问题。据了解,目前电梯维保人员每年缺口近十万人,这极大制约了大型企业的产业布局和迭代升级。“星火计划”通过在当地招工、杭州培训的途径,既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缺口问题,也保证了培训质量和员工的稳定性,在节约人才培养成本的同时,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更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可靠的就业岗位,可谓一举三得。而杭职院培训这批学员中尽管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员基础弱、年龄小、经费紧、时间短,都给项目培训带来了很大压力。尤其是今年的疫情给第四期培训增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办还是不办,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学校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排除万难,在对49名来自湖北恩施、贵州黔东南和四川广元的学员进行核酸检测后顺利开班。

因为培训时间压缩,考证困难就更大了,拿不到证书就上不了岗,为此,杭州职教社与杭职院、西奥以及省特检院协商,在采取小班化师徒结对确立一个电梯井道6个学员一个师傅的做中学强化训练基础上,删减不必要的理论课程,制定更科学、更实用的“压缩饼干式”课程,分批分层多次考证,短平快的培训模式经济高效,保质保量保就业,脱贫致富立竿见影。

建设基地,创立“星火技能银行”

黔东南州天柱县副县长杨长燕每次见到职教社的人就要表示感谢:“你们是天柱的恩人,这么多孩子因为你们找到了工作,改变了命运,改变了家庭。”

学员康义龙说:“职教社的老师告诉我们,技能就是小银行,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技能学习,星火技能银行成立后,有需要经费的我们可以申请帮助,有能力我们可以存入钱帮助更多的人。”

“星火技能银行”的创立成为了项目经费的活水之源,杭州职教社与用人单位签订经费滚动保障协议机制,要求输送一个员工,反哺一个学员;同时也鼓励每个学员在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根据意愿存进1~100元帮扶基金,不仅可以滚动帮扶更多有需要的困难学员,也让学员学会用行动表达感恩之心。

为了惠及更多西部地区,杭州职教社主动牵线搭桥,投入经费上百万,联合杭职院、西奥电梯与黔东南台江职校、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共建西南片区电梯维保培训中心,由西奥负责电梯设备提供、安装、实训以及就业,由杭职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及教师培养。目前西奥提供的60多万元的全自动智能电梯已经运抵台江进入安装阶段,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地建设完成前期考察,进入评估签约阶段。杭州挂职台江的司文朋副县长说:“台江整个县城只有两个地方有电梯,一个在县政府,一个在台江大酒店,没有想到台江职校以后会成为西奥的西南片区电梯培训中心,这对促进保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从一个学员到100多个学员,从杭州异地培训到建立2个西南片区实训基地就地培训,从电梯项目拓展到电商和工业机器人项目,杭州职教社精准扶贫实施三年来,统筹高校、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不断创新摸索出了一条以群团组织为牵头单位,社员单位各竭所长,无缝对接,高效务实的社会力量多元帮扶长效机制,构建出了一个经费成本可控、技术含量高、项目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技能精准扶贫“杭州模式”,为东部地区精准扶贫提供了较好的样本。

(作者为杭州市中华职教社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