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商吴浚磊:一生入戏为越剧
发布时间: 2021-02-04 15:18:39
文化浙商吴浚磊:一生入戏为越剧
冯麟然
杭州越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浚磊和普通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出生在越剧世家的他每天早上6点就在母亲的督促下在城隍山上踢腿、开胯、吊嗓……彼时他五岁。日复一日,挑战比同龄人更多的困难,收获比同龄人更多的勇气,一声入戏,一世越剧,命运或许早已为他日后投身越剧事业深埋下了一颗种子。
带着越剧“王派泰斗传承人”的身份闯入创业圈
只要是对越剧略懂皮毛的人,那么就一定对越剧“王派泰斗”王文娟耳熟能详。今年已经94岁的越剧“王派艺术”创始人王文娟正是吴浚磊的姑婆,也是他在越剧创业之旅中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
著名越剧艺术家王文娟的越剧艺术生涯长达80余年,可以说伴随了百年越剧的成长,更见证了百年越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她就作为越剧明星,在抗日战争中与侵华日军斗智斗勇,和民众共患难同甘苦;新中国成立后,她加入总政文工团,在抗美援朝中冒着枪林弹雨去阵地为志愿军鼓舞士气,把越剧唱到了前线。
1962年,王文娟和徐玉兰领衔主演越剧电影《红楼梦》,一张2角钱的电影票,仅在1978年至1982年间票房就高达2亿多元。到现在,仍然是中国放映次数最多、拷贝发行最多的戏曲电影。1986年,成立红楼剧团之后,王文娟从演员转为管理者,通过盈亏自主、创作自主、人才自主的形式,维持发展整个剧团的运营,这相当于一部“艺术行业的企业家”成长史。
“越剧艺术的发展真正起始于1959年,起点晚,而且相比于其他剧种发展速度明显偏慢。”吴浚磊说,“我姑婆正是因为深知这个行业的不容易,所以她不支持我以越剧艺术为生。”但他斩钉截铁地告诉姑婆,喜欢舞台的人忘不掉站在舞台上的感觉,终究还会回到舞台上。曾经初出茅庐的吴浚磊也难免年少轻狂,几经辗转,初心未改。吴浚磊说自己不只是戏曲工作者这一重身份,同时也是一位企业管理者,游走在这两个身份之间让他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越剧事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做人做事,入戏入世,他始终铭记姑婆王文娟的一则信条:台上演戏要复杂,台下做人要简单。
从二次元到非遗文化
在创立杭州越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之前,吴浚磊还有过一段二次元的创业经历。他注册过一家名为“葵屋”的文创公司(动漫体验中心),整体沿袭日本秋叶原的服务模式,通过餐饮区、化妆摄影区、桌游区和演艺区,让走进体验中心的顾客在享受用餐的同时穿上喜欢的行头,扮演各种动漫人物,亲身体验COSPLAY秀。
“不过在做动漫事业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是在舞台上宣扬外来文化,心里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以前在城隍山上练功和剧团看戏的场景。然后人变得浮躁,后来我的创业价值观动摇了。”吴浚磊说。
经过几年的学习沉淀后,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文艺行业的战略规划,吴浚磊重新看到了戏曲行业复兴和梦想初心复苏的希望。
“2016年的G20文艺晚会节目中,一段传统经典越剧《梁祝・十八相送》选段,让越剧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那一天举世瞩目,而我彻夜难眠,也重燃了内心深处对越剧的信念,我突然感受到,作为越剧世家的传承人,我应该把心中的‘根’留住,不能丢。”吴浚磊说。后来他通过运营越剧项目,组建剧团并整合了越剧、婺剧、话剧的演职人员团队,2017年,“越韵文化”应运而生。
兜兜转转,魂牵梦萦,吴浚磊开始集中精力把心用在发扬和传承越剧这项非遗文化的事业上来。当被问到如何让越剧这非遗文化活起来,让年轻人喜爱起来?吴浚磊的回答是,现在的新生代们都拥有自己个性化的独特想法,不容易受影响。“所以我觉得,只要有年轻人群在的地方,越剧就应该要出现。但是百年越剧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剧团和演员,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本着以盈利为目的,让剧团活下来、让演员吃饱饭,才能有资格来谈传承。”
目前,吴浚磊越韵文化的业务板块以越剧为根,以越剧为魂,也以越剧为主,同时通过纵向扎根戏曲演艺、戏曲培训和戏曲考级,横向衍生戏服制作、点翠饰品制作、文创产品、汉服妆造摄影和文旅直播等业务方向,目前主动与吴浚磊达成深度合作的政府和企业不断增多。演出中结合越剧元素的文创产品“红裳曲红茶”,就是利用正山小种茶结合《红楼梦》大戏的演出视频所打造的“双非遗”组合品,深受市场热捧和观众喜欢。
找对传承越剧的核心很重要
想要将越剧文化传承发扬下去的人很多,但实际上道长且阻。
在吴浚磊看来,首先是要具备让越剧转型的使命和格局。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一定要抓住年轻人的心,才能让越剧更好地传承下去。
去年11月,吴浚磊带领团队做了一件看似“不合规矩”的事儿,在杭州in77A座四楼的小阳台上演越剧选段《十八相送》 《白蛇传》等。当时此举遭到了部分业内名家的反对,越剧就该是在剧院里高雅开幕、满堂喝彩的,怎么能在繁华商圈中,像街头戏直接开唱呢?而吴浚磊给予的答复是:一百多年前,嵊州唱书艺人在东王村香火堂前以稻桶搭台唱响袅袅越音,百年越剧就此诞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艺术名家们继续将越剧传承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家喻户晓,声名远播,为了拓展新市场与培养新观众,端口前移,舞台下沉,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在表演场地和形式的小步创新是有必要的。当然,演出的现场反应证明了吴浚磊的决定没有错,那几天in77成了夜幕中的人气聚集地,年轻人纷纷驻足打卡欣赏。
打造文化公司不仅是传承越剧的重要核心之一,更是吴浚磊正在做并将始终坚持的事业。
以什么样的形式将越剧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年轻一代的心中,这是吴浚磊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知道抖音、快手上直接进行戏剧演艺会有一定热度,但我不愿意这么做。”吴浚磊告诉记者,越韵文化要做的是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越剧,而不是借着短视频平台的玩法博取一时的无效流量,不然等到流量退潮,越剧文化和越剧演员最终能够留下了什么?
于是吴浚磊将目光投向了文旅直播,将越剧元素与祖国秀丽山水结合在一起,产生1+1>2的传播效果。今年6月,越韵文化与腾讯直播合作,越剧演员们在大热天穿上厚厚的汉服穿梭在美丽的乌镇,带领直播间的观众们感受别样的直播魅力。而第一场选址在乌镇,也是颇具深意:乌镇既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也是乌镇戏剧节的孕育之地,与文旅直播不谋而合。
在吴浚磊的眼里,凡是美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可以融会贯通,提及汉服,吴浚磊称自己近期也正在推进越剧艺术与汉服圈子的融合。“目前全国大概有4.7亿的汉服爱好者,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越剧元素能够帮助汉服KOL提升文化内核,从而在汉服圈中迅速突出重围,与此同时越剧也在年轻人的市场中逐渐生根。
文化为根,戏剧为媒。吴浚磊的“传承野心”远不止于此,未来,他希望能够立足优秀非遗文化传承,拥抱新科技、新经济形势的消费市场,将越剧与科技结合,利用VR、AR技术和全息投影与传统文化融合,通过线下展览馆、博物馆和剧场舞台,开展小剧种、濒危剧种、地方剧种为主题的“百戏争鸣”文化交流活动,让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产业文化借助新型的科技形式重生。同时,为了向一直尊重越剧艺术的老观众致敬,已通过“剧场+演艺+康养”的体系,形成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演艺服务的运营模式,打造美好文化体验的新引擎,为新老两代观众的交替提供一个品质文化的体验空间和生活空间。只有实力才能让情怀落地,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专业平台向全国2000多个市、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发布。
“我一直在思考,传承越剧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可能不外乎是三点:第一,承担了越剧转型的使命,作为越剧王派的传承人,必须要清楚地看到,年轻人在哪里,越剧就要在哪里;第二,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更好的文化公司,并将它经营好,去结合康养和科技进行资本运作;第三,当我们做出一个样板后,是否能够提供给其他文化公司或戏剧工作提供一个发展的样板做参照。这些就是越韵文化的使命,也是我作为越剧传承者的使命。”吴浚磊最后脱口而出的一番话,或许文化产业链的未来,已经埋藏在文化浙商吴浚磊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