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探索“一头两翼三足”工作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1-02-04 15:14:43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新乡贤探索“一头两翼三足”

工作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长兴县委统战部

近年来,长兴县新川村立足新能源动力电池为主打的产业特色,积极挖掘乡贤资源,探索“一头两翼三足”的新乡贤工作模式,进一步凝聚新乡贤群体力量、发挥新乡贤队伍作用,打造了新时期新乡贤工作的“新川案例”。

“头雁”带动,以党建引领新乡贤工作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天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的家乡,新川村牢牢抓住“张天任”这一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红色头雁”。一是双重身份一肩挑,领导方向不走偏。由张天任担任新川村党总支书记,同时任村乡贤会会长,实现“党建头雁”和“乡贤头雁”相结合,确保新乡贤工作整体方向始终与党建工作方向相一致,与村民利益相一致,与村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二是主题学习常态化,思想意识不走偏。开展“会长说党建”活动,由张天任带头授课,每月定期组织乡贤会成员集中学习党章党规以及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文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新信息;建好“会员谈心得”平台,每季度部分乡贤会成员轮流针对近期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总结心得体会,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并上榜上墙。三是积极发展新党员,队伍定位不走偏。重抓乡贤党员政治身份培养,每年在乡贤会中物色发掘优秀成员和年轻成员,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育工作,不断增进新乡贤队伍的红色成分,以党性提升新乡贤开展工作、反哺家乡的主动性和战斗力。当前,新川村乡贤会成员中党员乡贤占比已达31%,同时还吸引了18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主动将党组织关系转回新川村。

“两翼”协同,以项目彰显新乡贤作用

新川村坚持以项目带动、载体承载,为新乡贤立足特长、发挥作用、反哺家乡提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两大平台,通过“两翼”共舞,实现村民致富和文明和谐齐头并进。一是乡贤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以天能集团为核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辐射带动优势,通过项目落地、产业配套转移、人员技能培训等方式,带动一批新乡贤创新创业,不断反哺村经济发展、村民致富,发展出了长兴长顺科技、堃鑫电子等年销售额过千万的企业16家,2019村民人均收入12万元,远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8万元,村集体收入392.2万元,位居全县265个行政村前列。二是乡贤助力村居建设。切实贯彻“两山理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新川村地理环境特点,引领新乡贤持续推进“绿化、洁化、亮化、美化”的“四化”精品村建设。期间,265名乡贤累计捐款1102万元,并利用自身人脉、经济、资源优势提供规划、施工、建材等各类服务,先后落成新型居住型别墅706套,建成新川案例馆、思恩泉广场 、街角公园等公用设施和场地数千亩。三是乡贤引领乡风文明。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中文明和谐乡风建设,着重发挥科教文卫、道德模范等领域乡贤的榜样垂范作用。收录“胡家四金花”等基层乡贤115名进入新川案例馆并滚动播放介绍,营造人人向上、人人崇贤的良好氛围;乡贤出资组建“舞动幸福”腰鼓队、开展“种文化”戏剧下乡等活动,助力文化入村惠民政策落地落实;乡贤牵头开展公益帮扶活动,累计帮扶低收入家庭6户,资助学生2名。

“三足”并用,以制度规范新乡贤运作

新川村在积极引领新乡贤发挥作用、反哺家乡的同时,也着力探索制定一系列规范性制度,通过前期筛选、中段公示、末端评价三大机制,“三足”并立为新乡贤工作健康持续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筛选制度,牢牢把好用人关。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原则,通过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以及村“两委”选荐三种方式,开展乡贤发掘、入会和任用工作。对推荐或选荐的乡贤,由村乡贤会从其素质品德、个人成就、社会风评、作用影响等四大方面进行考评把关,并将考评结果在全村进行公示,不唯权、不唯钱、不唯上,确保程序规范公正、公开透明。截至目前,共计吸纳乡贤会成员123名,其中党政军界8名、经济界13名、社科界7名、道德模范类2名、公益服务类67名。二是建立公示制度,牢牢把好权力关。始终坚持村“两委”在村各项事务中的主体地位,严格界定乡贤联谊会和乡贤的职能及权限,做好“三个公示”,即及时公示乡贤会成员的个人职业身份以及在乡贤会内的身份,及时公示乡贤会的各类事务和办理结果,及时公示与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乡贤,通过制度落实有效规制乡贤会以及乡贤权力,杜绝以权谋私。三是建立评价制度,牢牢把好履职关。坚持以“垂范乡里、弘扬贤德”为原则,通过个人自评、乡贤会考评、群众风评三大模块,每季度对乡贤会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公开,每年对入会乡贤进行评价。对于积极履职为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通过评选“优秀乡贤”、录入村乡贤馆(榜、册)等方式进行奖励激励,对履职不积极甚至怠于履职的,分别采取谈心谈话、书面提醒乃至辞出乡贤会等方式进行操作,确保乡贤会队伍勤者上、懒者下,能者上、庸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