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创业是一场修行

发布时间: 2021-12-09 15:45:12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陈建华:创业是一场修行

郑畅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这片土地上涌现的民营企业家灿若星辰。杭州市温州商会会长、南大集团董事长陈建华便是其中一位。

他的身上有众多“标签”——发明卧铺汽车的“第一牛人”、“好立方”超市创始人、国内首家实现原料替代从事纸制环保食品包装的集团掌舵人……如今的陈建华,依旧保持着一颗创业的初心,一路为梦想奔跑。

乡村里走出的企业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建华进入一家汽车修理厂当了3年学徒工。为了彻底掌握汽车的构造,有一天他竟然趁着汽修厂无人之机,把一辆汽车大卸八块看个究竟,但也因此闯下大祸,被扫地出门。就这样,陈建华只好凭着并不熟练的修理技能开始谋生。他带着几个小兄弟,在马路边摆摊设点,靠几样简陋的修理工具,为南来北往的汽车提供修理服务。虽然生意并不红火,赚钱也不多,但修理技术慢慢练了出来,更把经商的胆识激发了出来。于是,陈建华决定自己搞货运,他拉上兄弟姐妹及几个朋友一起上阵,大家集资买了一辆货车。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司机,既是修理工又是货物搬运工,事事亲力亲为。

恰逢改革开放初期,也是温商雨后春笋般的大发展时机,货运市场需求极其旺盛,陈建华的货运生意应接不暇,也让他很快赚上了第二辆、第三辆货车的购置款。从此,陈建华一发不可收拾,成立了一家汽车运输公司,成为当地运输实力较强的车队。接着,他又一举拿下了文成到瑞安、文成到温州、文成到沈家门、文成到杭州4条客运线路,一口气又买了几十辆客车。

为满足旅客夜间长途出行的舒适性,他还亲自动手撤除客车座椅,改为床铺结构,由此中国第一辆卧铺客车在陈建华手中打造成功。红红火火的货运和客运市场,让陈建华积攒下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5年初,温州铁路运输即将开通。陈建华的脑神经被触动了——这意味着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将面临挤压,风光不再,他二话不说,变卖了所有的车辆,打算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机会来了。当年,国家宣战“白色污染”,以纸质用品取代发泡塑料餐具产业全面启动。彼时,纸质环保食品包装产业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陈建华在归国友人指点下,赴国外深入考察取到了“真经”。他决定转向实业,成立了杭州洁丽纸业厂,成为国内首家从事纸制环保食品包装生产销售的厂家,迈出了环保食品包装事业的第一步。

1998年,陈建华成立了南大集团。在企业创办之初,设备技术落后,修复一台机器也要陈建华亲自出马,不懂技术,他就自己去钻研,夜以继日地苦干,常常是一脸油污,一身疲惫。

1998年,陈建华与国内造纸厂合作,组织专家反复验证,最终试制出食品包装用原纸替代进口原料,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大幅降低了成本;其后南大集团开发了甘蔗渣造纸技术,替代木浆原纸,实现了资源替代、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目的;2004年8月,南大集团的产品以高品质和环保性被铁道部认定为专用产品,与卡夫、联合利华、统一、肯德基、麦当劳、康师傅、香飘飘等数十家著名食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至此,陈建华的南大集团形成了涵盖食品包装、印刷、机械加工、造纸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奠定了国内食品纸制包装企业的龙头地位。这也让陈建华有了更多精力和实力去探索企业的多元发展道路。

为了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可以享受跟大城市一样的标准化超市的购物体验,2009年,雄心勃勃的陈建华在海宁、萧山等地开了多家“好立方”超市,在全国首创以“自带物业自由择址”可直接进村的连锁超市模式。但两年后,“好立方”项目当时因过多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考虑不周,最终导致项目失败,这一大胆的计划让陈建华付出了高额的学费。“营运模式决策错误,没有建立最优的激励机制,技术上也有缺陷。”事后,陈建华也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也正是这些反思,让陈建华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创业永远在路上

对于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陈建华来说,温州商人最不缺的就是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创业勇气。2014年,不安于现状的陈建华又开始“折腾”了,仅带着一名厨师(担心饮食不习惯),从杭州前往西南投资热土贵州遵义,开启事业的全新征程。

在遵义,激情满满的陈建华组建了自己的新团队,斥资40亿元开始建设总体量78万平方米的遵义自游港・奥特莱斯广场,这是目前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以奥特莱斯为主题的体验型和目的消费型项目,也是中国首个城市游乐商业和首个全景式生活体验中心。该项目被列为贵州省重大投资项目、遵义市十大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为地方政府年创造营收20亿元,解决4000人就业问题。

“在电商交易盛行的时候,我不会去贵州做传统的商业。我是带着情怀和梦想来到遵义的,希望在这里能够施展我们所有的商业才华与创新理念,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商旅复合体。”陈建华希望在遵义的角色不是一个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商”,而是“城市商业的运营商”。希望在遵义这座历史名城,引入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解决当地城市旅游资源单一和服务资源不足而长期形成的半日游短板问题,提升整个城市的商业及旅游业的品质。

跨行业的创新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初来乍到,没有品牌、没有人才、没有商业资源,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短短3年时间,陈建华和团队倾注全力,不断突破传统消费模式,在奥特莱斯国际品牌直销中心基础上,配置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海洋世界、空中动物园、儿童游乐中心、婚庆主题广场、爱情摩天轮、水舞剧场、5D-IMAX巨幕影院、希尔顿酒店等十大互动体验式主力业态,同时还周全地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让不同人群都能在此找到消费的乐趣。自游港开业几年间,一度人气高涨,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购物。

“创业,不只是媒体报道上的激情万丈、春风得意,更多是在压力、焦虑、抑郁、苦闷中艰难挣扎。”陈建华坦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及衍生出来的诸多原因,自游港・奥特莱斯广场后期项目的建设受到极大影响,在经历了几番艰难的波折和调整后,现又重新步入正轨。

将公益进行到底

陈建华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这样一幅字:“业济天下无悔人生”。他将自己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老板,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家,第三个阶段是“资本家”,第四个阶段是慈善家。

在贵州的几年间,让陈建华对公益有了更多的思考。第一次下乡,看到很多生活穷苦的留守儿童住在风雨飘摇的破败房屋里,被蚊虫叮咬得体无完肤,陈建华顿时潸然泪下,这些孩子的境遇时刻牵动着他的心。2015年,陈建华在贵州成立了聚银爱心基金会,首期注入资金500万元,并资助遵义山区学校建立了20个高等级的留守儿童之家。

2016年1月,陈建华发起成立了遵义奥莱希望之光义工团并亲任团长,肩负起关爱留守儿童的职责,定期开展各种活动。他在村里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每周末及假期坚持举办活动,为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及时了解每位留守儿童成长情况,还安装了“亲情视频”电脑,让留守儿童能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视频聊天,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这些善举,让孩子们倍感温暖。

近几年,在贵州遵义,陈建华先后开展了“温暖一座城”送红围巾活动、红城文明好司机宣传评选活动、世界无车日骑行活动、慈善拍卖活动等,还联合当地政府开展了“用企业力量帮助精准扶贫”活动,出资40万元给当地109户贫困家庭送钱送物送技术送岗位等,不仅帮助他们解了燃眉之急,更帮助这些贫困家庭强化了“造血”功能。

别样温商的家国情怀

2017年12月9日,陈建华在50周岁生日前夕又挺进了事业的巅峰,成为杭州市温州商会的新掌门人。作为会长,陈建华的责任又重了几分。

“温商发展与国家大运紧密相连,同频共振,新时代、新起点必须要有新作为,要有归零重启的心态。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树立百年企业的梦想,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谈及这几年担任商会会长的感受,陈建华说:“如履薄冰,更多的是责任。”正因如此,接棒4年来,陈建华提出文化传承、共享发展,“温商文化传播中心”和“温商资本”平台应运而生。

温商文化传播中心通过“走访”+“采访”的形式强化商会服务功能,以文化链接企业、升华品牌,并把温州企业家们成功的故事挖掘出来,传播温商文化及温州人的精神。

步入新时代,温商要有新文化。商会还肩负着打造温商新文化的使命,要在温商文化的深度挖掘、弘扬发展上有新举措,建设新时代的温商文化,使之成为引领前进的旗帜。在陈建华的建议下,杭州市温州商会1000多平方米的温商文化传承主题馆项目应运而生,成为一个集展示、宣传、培训、教育、会议等为一体的国内首家温商文化传播基地。为提升温商的文化张力,商会内还设立了温商学院,承担起温商企业家及温商接班人培训重任,通过温商文化、法治规则、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素养等方面培训,全面提升温商的整体素质。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陈建华正带着这一份温商家国情怀,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