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黄岩区探索民间信仰“多庙合一”管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1-12-09 15:42:30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台州市黄岩区

探索民间信仰“多庙合一”管理新模式

王康

为解决民间信仰事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发挥民间信仰积极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台州市黄岩区委统战部按照“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要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依法规范民间信仰事务管理,以江口街道韶护庙为试点,开展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多庙合一”工作。

兼顾各方择“新址”

2010年,台州市黄岩经济开发区计划对江口街道新来桥行政村区块进行开发,建设小微企业园区和轻工业区,新来桥村400多户村民面临着拆迁问题,该地的“6庙2路廊”(路廊指旧时供行旅歇息的凉亭或廊庑)也同样面临拆迁。在台州市黄岩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的指导下,黄岩区江口街道统战办(民宗所)第一时间成立由分管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和村内有威望、懂风俗的新乡贤等人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专门工作小组先采用临时过渡的方式将“6庙2路廊”统一临时安置,在保证信众正常的民间信仰活动所需的同时,再结合土地规划、交通地理、民间信仰、传统习俗等因素综合考虑新庙宇选址,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在新庙宇选址中坚持“就近合并、方便群众”原则,结合村庄总体规划,择优制定3个备选方案,召集来自原6处庙宇所在自然村的村民代表、村内乡贤等,通过投票来确定新庙宇选址。最终,选址在东魁杨梅发源地、道教传说东华帝君居住地——方诸山与道教“第四福地”东仙源——东庙山朱砂堆的交合处。

立足群众解“心锁”

在台州市黄岩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的指导下,黄岩区江口街道统战办(民宗所)积极发挥村领导班子、老年协会和村内乡贤作用,并且多次召集原6处庙宇的负责人进行谈心交流,耐心细致讲解“多庙合一”的好处,引导原6处庙宇的负责人顾全大局,主动配合。组织新庙宇临时管委会成员到多地考察学习,学习其他地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先进管理模式。以“座谈+走访”形式,深入到原6处庙宇所在的自然村中,听取信众声音,在全面了解群众顾虑、诉求和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方案,对“新址如何规划、资金如何安排”等群众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明确回复。同时,针对部分抵触情绪较为强烈的信众,多次上门进行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并请当地威望高、社会影响力大、深谙民间信仰文化的村内新乡贤,从信仰的角度现身说法,跟信众讲清利弊、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充分尊重当地民间信仰习俗,对拆迁时间、物品搬运、仪式举办等内容充分征求意见,以得到广大信众的认可和支持。

健全制度强“管理”

在台州市黄岩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的指导下,黄岩区江口街道统战办(民宗所)邀请历史专家、宗教(民间信仰)专家等对新建的庙宇布局进行研究,并遵循当地习俗择时对所供奉塑像进行安置。同时成立三人指导小组,由江口街道分管片长、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负责具体业务指导,村级层面每个队组选出2名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新庙宇的日常管理。按照“依法管理、属地管理、分类管理”原则,制定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制度,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夯实村班子主体责任,并健全日常信仰活动、财务、消防、治安、环境卫生等制度,按制度有效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做到财务公开、透明,确保合理、规范使用。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检查,重点加强重大节日及重大活动开展前夕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工作,联动相关部门,对民间信仰活动开展及安全管理等情况加强巡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自新庙宇建成以来,实现违章搭建、消防安全事故等“零发生”。

整合资源聚“能量”

在台州市黄岩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的指导下,黄岩区江口街道统战办(民宗所)将合并后的新庙取名为“韶护庙”,取自韶余庙和护国庙的第一个字“韶”“护”。原先“6庙2路廊”总占地面积约18.9亩,如今“合八为一”之后,占地约6亩,节约整合土地资源空间的同时,也节省了信众的时间精力。黄岩区委统战部在韶护庙内设置了“台州孝顺故事展示馆”“台州庙宇红色故事展示馆”“台州民间信仰神灵展示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信众的宗教常识,加强信众的防范邪教的意识。同时设置阅读室、书画室和影视室,配备各种文化设施,除开展民间信仰活动外,还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体活动。经常性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安创建等相结合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五月柔川枇杷节、六月东魁杨梅节、九月永宁江敬老重阳节、十月黄岩蜜橘节等文化项目。在正常开展民间信仰活动的同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文化宣传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伦理力量,融洽乡里关系,弘扬社会正气。

(作者单位:台州市黄岩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