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事业拓展我生命的长度
发布时间: 2021-12-09 15:19:43
统一战线事业拓展我生命的长度
李圣文 口述 汪校芳 整理
李圣文,男,1942年出生,浙江宁波人。曾任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海曙区政协副主席。民革宁波市委会第七、第八届兼职副主委,第九届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民革浙江省委会常委,宁波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委员。
加入民革
年届花甲时,我调入民革宁波市委会机关任专职副主委,66岁才办理退休手续,是统一战线事业拓展我政治生命的长度。退休后又在民革市委会的领导下,由我负责组建了宁波市书画研究会,并出任研究会首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17年举办了个人书画展,2019年举办了多场丙烯画习作展,受到各方好评,是统一战线事业使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欢乐而有意义。
记得1993年,我在海曙区人民政府任副区长,分管教、卫、文及侨台工作。毛翼虎先生找上我,说他了解到我做海峡两岸的工作能发挥我的优势,希望我成为民革组织的一员,为祖国统一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毛翼虎先生是我刚迈入社会时的同事和师长,先生德高望重,他的到访是对我的看重,我就这样成为了民革组织的一员。
毛老了解我的家世。我5岁时,父亲作为大陆应聘人士,前往刚刚光复的台北市接任汽车工业学校校长一职,我也在台湾上小学,两年后和母亲一道回宁波探亲,想不到我们一家人从此就天各一方,我与母亲留在了宁波,父亲和姐姐留在了海峡的彼岸。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民间团体来甬联谊增多,由于长期隔阂,加上政治宣传的影响,往往坐在一起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联谊活动时有冷场,因我在区政府分管对台工作,活动的组织者往往请我出席。
“我幼年住在台北市川端町,在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上学。”我向宾客这样的自我介绍,霎间就带给台胞一份亲近。“记得学校对面是植物园,如今还在吗?中午我时常去那里摘荷花。”
“还在!还在!”台湾客人激动地连声说。因国语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较久的台湾省名校,客人们一听顿时投来一种赞许和欣喜的目光。
在随意的拉家常中,双方的距离缩短了,而且对于我这样有台湾关系的人还能出任大陆政府的副区长,也使台胞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大陆对台属的政策。在我和市有关部门的穿针引线下,台湾和香港的爱国人士捐资100万元的达敏学校、捐资200万元的吴剑鸣外国语学校、捐资500万元的广济中心小学,还有为宁波培养出大批文艺苗子的爱菊艺校,以及医院、敬老院等,一个又一个海外宁波帮的捐资项目先后在海曙落成。
“超龄服役”
副区长的本职工作已经够忙了,既然加入了民革组织就得履行好一名民革党员参政议政的使命。因当时区政府没有给副区长配备专用车辆,为了工作方便就特地去买了一辆摩托车,这样就可以不用政府派车随时出行,穿小街过窄巷,减少些堵车的尴尬,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参政议政更接地气,我代表民革的许多社会调研与“摩托车之功”大有关系。
感恩民革组织对我的看重,加入民革仅三年,就担任民革宁波市委会分管参政议政工作的兼职副主委。其实,副区长与副主委这两个角色是互补和促进的,我借鉴政府管理的经验开展民革参政议政工作,制定和完善了调动民革党员参政议政积极性的相关规定;政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给民革的参政议政提供鲜活的课题,使民革的参政议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实效;民革党员深入调研群策群力后,得到的促改革、强基础、亮特色的意见建议,又给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民革党员的文艺才能,更好为社会服务,民革市委会成立了由演出团队和书画团队组成的中山艺苑。因我在学生时代对艺术已经有了强烈的兴趣,无论是书法、绘画、朗诵、话剧,以及作词、作曲都有所涉及,当时自己的本职工作又是一名分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计生、侨办、台办的副区长,所以主委会议上大家认为由我担任这个艺术团队负责人最合适,我也就欣然答应了。工作门类广、头绪多,我就给自己定了“合理安排,区分缓急,见缝插针,不计得失”的十六字方针,我不但是中山艺苑艺术团的团长,还偶尔充当节目的总策划和主持人。如今,想起当年带着这支宁波市民主党派中最能拉得出、打得响的业余文艺队伍活跃在宁波城乡舞台上的情景,依然有一种激情燃烧的感觉。
2001年,59岁的我调入民革宁波市委会机关任第九届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确实给人有一种“超期服役”的感觉。但我认识到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我在不同场合表态:“我一定尽心尽力为组织挣面子!”为此,我在工作中每一篇文稿都尽量做到自己拟稿,唱好“三步曲”,一是听取相关人员的想法以完善思路;二是自己动笔,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三是再次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因是自己起草的文稿,能更精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更适合自己的演说风格,每次发言我力求做到有血有肉,有理有据,有激情,从而达到感染人、鼓舞人、启发人的目的。
我抓党派的思想建设,把提高会议到会率作为突破口,市委会有关会议有委员因工作忙而请假,我给每一位请假者电话:你哪天哪段时间有空,我来登门给你补课。世上最可怕的是认真,我登门补了几位委员课后,有的就来机关主动找我给他补课,这样一来,会议很少有请假的。
我十分重视党派的组织建设,按照要求并结合实际,我对发展对象提出了“正确的入党动机,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文化素养,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单位的出色表现”五个方面的要求。这一提法得到了民革党员和统战部领导的认可。
对于机关建设,我明确一条实践标准:机关工作是否成功,就是看普通党员能否把民革机关看作自己的家,能否因自己是组织中的一员而心生自豪,如果有了这一份自豪感,组织自然会有凝聚力;反之就意味着这个组织正在走下坡路。并明确提出了“内强实力,外树形象”的实践路径。
民革市委会机关是我最后一个工作岗位,虽超龄服役,但我自认为做到了精神饱满不松懈,以身作则严律己。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民革党员的支持配合下,做了一些事,取得了一些成绩,回忆起来甚感欣慰。
重拾爱好
2008年退休后,我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到老年大学学习摄影和绘画,担任花鸟画班班长。2012年市委会决定筹建宁波市书画研究会,我负责筹建工作并出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我为100多位会员服务无异于请到了100多位老师,几年来组织各种书画活动就是在增长我的见识,锻炼了我的笔墨。主编研究会会刊,是在分享他人对书画的理性思考,所以我在服务书画研究会的同时书画功底得到明显的提高。2016年重阳佳节,举办“老有所学・李圣文老年大学学习成果展”,成为宁波老年大学少数几位办个展的学员之一,取得良好反响。
退休之后经历了一场与疾病的生死较量,感到在年轻时的爱好中还有丙烯画没有学过,人生不能留下遗憾,我就参加了宁波老年大学丙烯画班,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十月的献礼——李圣文丙烯画习作展》于2019年9月30日在宁波市图书馆举行开幕式,这次画展,开了宁波美术界纯丙烯画个人作品展的先河,后应邀分别在宁波行政中心、江北老年大学(长青学院)、中山公园、市收藏家协会等四处巡展,观众反响热烈,单是在中山公园的十天展览期间,就有近2000人前往参观,绘画的成就给我的晚年生活以莫大鼓舞鞭策,“余生不畏耄耋老,奋蹄勇往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