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信息

发布时间: 2021-12-09 15:16:18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宁波市首家街道、社区侨联涉侨法律联络站点成立

近日,宁波市首家街道侨联、社区侨联涉侨法律联络站点暨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点授牌成立仪式,在北仑区新碶街道高塘社区举行。

按照中国侨联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基层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点建设”和宁波市侨联《法助联盟工作规划》要求,北仑区侨联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率先在新碶街道试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拆迁办及律师事务所、侨界代表人士等,在街道、社区层面分别成立侨联涉侨法律联络站点暨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点,旨在为侨界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体现北仑区涉侨领域“全面维权、合力维权”机制建设的探索创新。

据统计,北仑区新碶街道现有海外侨胞及留学生近1700人,归侨侨眷2000余人。其中高塘社区拥有海外侨胞及留学生112人,侨眷130余人。街道、社区侨联涉侨法律联络站点暨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点成立后,将更好地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优势,为侨界群众、侨界企业和海外侨胞解决涉侨法律纠纷,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和防范风险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

慈溪市探索党外干部数字化管理

今年以来,慈溪市委统战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双百强基”为抓手,即“百名党外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和“百名参政议政骨干”培养工程,联动组织部积极探索党外干部数字化管理,通过数据集成、联动、分析,实现党外干部管理全覆盖、多维度、能量化,做到发现人、培养人、选拔人,激活党外干部活力。

一是数据集成,形成党外干部数字档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把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大盘子”,针对党外干部逐一制定形成干部岗位职责、参政议政两张清单。同时,对党外干部政治表现、工作经历、履职情况及存在不足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标志,实现党外干部情况“一网全览、一屏全现”。二是数据联动,推动精准知事识人。围绕党外干部全链条、全周期管理目标,采用“日考勤、周记实、月考评、年计分”的考核方式,从履职、担当、创新、进位、守纪五个方面动态管理干部,并将考核结果以数字形式计入党外干部个人成长账户,做到“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公开”,及时形成干部“数字画像”,进一步激发党外干部“争拼赶超”精气神。三是数据分析,助力科学选人用人。通过数据分析对比,直观体现党外干部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通盘考虑年龄、学历、性别、专业等因素,为优化干部配备结构作参考。去年以来全市共提拔了7名市管党外领导干部,其中4名正职。目前,市级有11个政府部门配备了党外干部11名,其中8名为领导班子成员,正职2名;优秀年轻干部中党外干部40名,占11.2%。

(慈溪市委统战部)

湖州市吴兴区驱动数字侨联新引擎

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立足海外人士多、范围广、优势强的特点,立机制、搭平台、创载体,以数字化赋能助推全区“双招双引”工作打开新局面、展现新作为,为吴兴高质量赶超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是线上互动、线下沟通,搭建海外重点人士网联新平台。利用大数据比对技术,完善“一库一表”“涉侨重点人士、侨港澳资企业”等侨情数据库,精准掌握海外侨胞和涉侨群体分布情况,建好“侨情地图”,夯实侨情基础。依托在美、在英人士联谊会和在美、在英人士家长联谊会,探索建立吴兴籍海外重点人士网络联谊会,发挥“网上侨联”功能优势,构建互信关系、增进友好合作,维护合法权益,积极推动海外华侨来吴投资创业,成功获评浙江省侨联最具创新性工作奖。推动“榴莲工作室”等线下侨联阵地建设,打造“基层侨联组织+历史文化街区+涉侨社会组织”新样板,历史街区“侨胞之家”获评中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潞村古村落分别获评国家级和省级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二是以侨为“桥”,畅通海外高端引资引智新路径。成立北京吴兴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建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海外人才联络站9家,积极宣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创新创业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宣传吴兴文化、讲好吴兴故事、扩大吴兴影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优势,探索建立侨界“双创基地”新模式,打造港澳青年创业实践(实习)基地2家,全面助力海外、港澳台青年实习实践、创业就业。开展服务百家侨企重点专项行动,建立“上下联动运作、问题协调解决、紧急情况处置”机制,为侨资企业解决重难点问题40余个,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1.3亿元。深化同浙江大学、湖州师院等高校侨(留)联的战略合作,搭建新侨柔性引才平台,促进校地项目互通、资源共享和人才互动。建立完善海外重点人士联系协商机制,牵线申报“南太湖精英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22个,引进来吴投资的海外项目57个,总投资200多亿元,获评浙江省侨联系统“十大招才引智单位”。

三是以人为本、以情为基,创新数字为侨关爱服务新模式。聚焦为侨服务改革创新,在全市率先打造为侨服务智能零跑平台——“吴兴侨事通”,推动同公安、人社、教育等涉侨服务重点部门的智慧平台联合建设,构建精准高效的长效服务机制。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互联网+医共体”优势,开通“侨爱云”服务矩阵,为海外侨胞提供“云”上咨询、远程指导,并向30个国家约900名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寄送防疫物资超70万元。着眼暖侨关爱行动,募集侨爱基金60万元,与本地高校侨(留)联合作,推动护理学院同街道侨联共同建立“南丁格尔”助侨服务团队,为全区侨眷侨属提供全天候的线上预约和义务上门服务。

(湖州市吴兴区委统战部)

长兴县强化新乡贤“三大示范”助力无差别城乡建设

近年来,长兴县以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为导向,着力发挥新乡贤在人才兴乡、产业兴乡、品牌兴乡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新乡贤反哺家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目前累计约有450名新乡贤由外地城市返回长兴农村参与建设发展,成功投资乡镇项目超100个,总投资额超500亿元。

一是强化乡贤治理示范,助推人才兴乡。依托15个乡镇(街道、园区)和265个行政村(社区)乡贤联谊会全覆盖组织格局,建设新乡贤人才信息网格化采集体系,累计汇总约3400名县内外新乡贤数据并进行定点推介、联络联谊。目前已由外地回长兴25名新乡贤担任村一级党组书记,成为基层治理的“带头人”。如小浦镇高地村由河南返乡的新乡贤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先后带领村民打造高昕智造园、彩色水稻园等特色业态,村集体经济收入由159.3万元跃升至502万元。二是强化乡贤项目示范,助推产业兴乡。完善新乡贤返乡投资政策支持,累计发放“乡贤贷”超1亿元,同时打造以煤山镇“天能——新川村”新能源电池产业为代表的一批新乡贤项目示范典型,有效带动更多新乡贤回归投资、发展实业。如和平镇新乡贤回乡投资3亿元发展琰大新材料项目,洪桥镇乡贤回乡投资1.03亿元建设皓锐石英科技项目等,全县新乡贤(长商)投资落户乡镇项目超100个,总投资额超500亿元。三是强化乡贤特长示范,助推品牌兴乡。立足乡村资源、产业、文化等特色,引领新乡贤发挥特长优势,助力一镇一品建设,目前建成由水产养殖业新乡贤带领打造的洪桥镇“滨湖记忆”新乡贤示范带、民宿业新乡贤带领打造的小浦镇“岕里人家”新乡贤示范带、种茶业新乡贤带领打造的和平镇“茶映南山”新乡贤示范带等5大新乡贤工作品牌,并建成由新乡贤主导的帮扶产业基地65个。如养蜂大王邱汝民带动发展养蜂户103户,“长兴鲜”负责人张文华依托紫笋茶等农产品种植销售,为当地农户增收1700多万元。

(长兴县委统战部)

诸暨市“全垒打”加强清廉民企建设

近年来,诸暨市紧紧围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全垒打推进“清廉民企”建设,全力凝聚企业发展力量。

一是“党建+法律+金融”涵养民企清廉细胞。以党建为引领,创成“五星双强”民营企业诸暨市级6家,绍兴市级46家。以党建促会建,向全市商(协)会发出《关于在商会中积极开展廉洁文化活动倡议书》,培育创建清廉商会。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搭建“律所+镇街+园区+商会”法律服务网络,以点带面,从试点为5个商(协)会和20家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法律顾问服务,到启动市场主体法律组团式服务,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出台“银企合作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协作机制”,通过现场放贷、定制“商会版”特色系列金融产品等方式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成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作中心,进一步防范民企金融风险。

二是“常态化+双向化+规范化”延伸民企清廉触角。政企沟通常态化,自2021年起,市委、市政府每月召开“政企亲清会”,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轮流与企业家面对面,构建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答题”的服务闭环。政企挂职双向化,已选派69名新生代企业家分五批次到市级部门挂职,推选优秀退职未退休的领导干部到优质规上企业担任驻企服务员。政企交往规范化,较早出台公职人员与企业及其负责人交往行为的两张“正负清单”,推行营商环境监督“一卡一码一机制”,出台《优化营商司法环境十六项保障措施》、涉企轻罪案件宽缓化处理机制、《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规程(试行)》等制度。

三是“思想+制度+文化”做强民企清廉阵地。连续三年举办“常青藤培育计划”研修班,选派新生代企业家120余人次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研学,培育打造新生代高素质创新型诸商队伍。浇筑制度之根,引导民营企业出台《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规则》 《廉洁自律行为规范》 《违纪违规处理工作条例》 《党内预警制度》等制度规范。目前,已建成民营企业纪检组织132个,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强组织、立规矩。补足文化之钙,在《诸暨日报》开设《庆祝建党百年、展示诸商风采》专栏,每月一期报道民营企业家事迹,发挥优秀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清廉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鼓励企业开辟清廉建设文化专栏,目前全市已有218家企业提炼企业精神,230家企业组建企业文化宣传队或创办相应刊物。

(诸暨市委统战部)

嵊州市实施乡贤回归“越响行动”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近年来,嵊州市委统战部立足统战资源优势,不断推进商会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同时加大新乡贤回归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指标保障强度,文化浸润深度,让乡贤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通过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目前,全市乡贤数据库已录入包括9位两院院士和18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在内的新乡贤2000余名,2018年以来共落地亿元以上新乡贤回归项目43个,总投资500多亿元。

一是异地商会“架桥”觅乡贤。加快异地商会建设步伐,新成立沈阳市嵊州商会和南昌市嵊州商会,三年内异地商会数量从7家增至14家,发挥异地商会“桥头堡”作用,通过商会“进高校、进企业、进机关、进村社”对接会员资源,利用绍兴周、中国(嵊州)电机·厨具展、招商推荐会等重大活动和乡贤座谈会等搭建乡贤沟通交流平台,北京、上海等14家异地商会目前共发展会员近1400名,开展对接活动49场次。

二是优质项目“联姻”引乡贤。持续推进招大引强“1330”工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招商理念,年度实现亿元以上项目签约30个、动工30个、投产30个),围绕资源节约、技术高端等标准制定招引项目清单,通过举办“嵊州越商大会”、双创大赛、高端论坛等做好项目招引,对重点项目给予创业奖补、融资信贷等政策支持,并保障项目用地、能耗、排污指标,开展政企沟通协商30多场,实现乡贤回归项目多对一“闭环式”服务,四届“嵊州越商大会”共成功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842.7亿元。

三是越乡文化“唱戏”留乡贤。加大乡土文化挖掘力度,打造“一山一诗一戏一书一小吃”(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中华书圣归隐处,中国小吃文化名城)故乡情,提炼“崇仁、包容、互助、向善”故乡魂;依托剡溪智库、校地合作、农房激活等提升乡贤文化融合度,建成镇级乡贤馆、乡贤之家8家,乡贤文化特色村10余个;积极开展“越剧海外行”“越乡越韵·越剧万里行”全国巡演、国际书法朝圣节等活动,留住乡愁传承根脉;在“嵊县儾”公众号开辟乡贤特色专栏,现已推出精彩图文17篇,阅读量达7.4万人,开展《天下嵊州人》系列采访活动,现已播出专题片27期,提升乡贤美誉度,进一步加大示范引领。

(嵊州市委统战部)

金华市首发“民族团结号”主题公交车

近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聚力走向共同富裕”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号”BRT快速公交于金华市金兰线(金华市至兰溪市)、金武线(金华市至武义县)亮相,成为金华市移动的“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基地。

金兰金武BRT快速公交整车以红色、橙色等暖色系为主基调,以金华民族风为主风格,车头印有“民族团结号”字样,并融入“旗帜”“红飘带”“各族同胞剪影”“和平鸽”“金华地理标志”等,生动叙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开创美好生活的故事。展示在金华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中,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鲜明主题。

在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金华市民宗局还结合多湖商务区51车总部CBD大楼LED屏及三江六岸光源分布,以灯光秀等方式演绎多彩民族情,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金华市委统战部)

遂昌县举办2021民族乡村新媒体直播培训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近日,2021年遂昌县民族乡村新媒体直播培训班在妙高街道东峰村开班,来自遂昌县妙高、三仁等地民族乡村从事电商产业的5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遂昌县民族乡村特色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传统产业基础良好。但民族村群众收入偏低、数字化理念和新媒体应用技术相对落后。遂昌县委统战部坚持问题导向,以“天工之城•数字绿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契机,着力培养民族乡村电商人才,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民族乡村知名度,借助电商平台,助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

本次培训班由遂昌县民宗局主办,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东峰民族村共同承办,为期3天。培训内容涉及新媒体、短视频、直播三个模块,设抖音算法、抖音选品、拍摄构图、剧本创作、短视频剪辑、直播间运营技巧等11个课程。

(遂昌县委统战部)


新闻资讯|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侨务工作| 机关建设| 专题

版权所有: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   备案号:浙ICP备0602199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2322号

邮编:310025 电话:0571-87051823 邮箱:zjqxzh01@163.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省府7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