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多彩的西湖石景

发布时间: 2021-12-09 14:45:37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瑰丽多彩的西湖石景

宋宪章


自南宋以来流传的“西湖十景”,皆以四时景色、风光为主。四海游客游西湖,也大都只注视湖光山色的景色之美,而忽略了西湖名胜中还有无数奇异、瑰丽的石景可观。

西湖南面的风凰山,1000年前是五代吴越国的王城所在地,七八百年前是南宋皇城的大内禁苑。它右翼掠钱江、左翼面西湖,襟江带湖,风光如画。凤凰山上,就有些与吴越国及南宋有关的瑰丽的石景:在山顶,靠南面的高坡上有一巨石,高达数丈,如片云拔地而起,石顶有一个直径达尺余的一个圆洞。每当中秋之夜,清辉满洞,可见洞中皓月与圆洞宛若一体。奇异的是,农历十四、十六两日,明月均在洞外,其他月份,明月则更远离此洞,独中秋之夜,呈现月与洞合一的奇观,可谓鬼斧神工,天下罕见。古代名人游赏后,题咏甚多,宋代陈天瑞有诗曰:“怪石堆云矗太空,女娲炼出广寒宫。一轮常满阴晴见,万古无亏昼夜同。捣药声繁驱白兔,漏天孔正透清风。光明自照如来镜,肯学嫦娥西复东。”月岩旁,南宋时曾建有豪华的月榭,专为帝王嫔妃于中秋之夜在此观赏月岩洞中之明月而建。附近还有与此有关的留月、玉壶两台,历经沧桑,皆已不复存在,仅剩遗址可觅。月岩之右,为南宋故宫殿前司营,系当年大内禁苑禁卫军护卫之所,俗称御校场。此场上方处,有石笋林立,苍翠玲珑,形若朝拱。由于此处近吴越王城边缘,当时官衙林立,故名此一石笋群为排衙石。经曲折山道一路北上,可见凤凰山巅有双岩突起,宛如双髻,故世称“凤凰双髻”。

凤凰山东面的吴山,原为春秋时吴国之南界,故曰吴山。山上原火德庙旁,有一组平地突起的、千姿百态的石灰岩石芽,世称“巫山十二峰”。前人以石芽的各种形态之别,分别题名为笔架、象鼻、香炉、玉笋、棋盘、龟息、盘龙、鸣凤、舞鹤、伏虎、剑泉、牛眠,又因这些岩石极像龙、虎、蛇、猴、鸡、牛等十二生肖,所以老杭州人又称它们为“十二生肖石”。这些奇形怪状、酷似动物的石芽,观看时要站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或正看、或俯看、或斜看,只要找到观望的最佳的角度,就能看到形态逼真的各种石兽石禽。离“巫山十二峰”不远处的路旁,有两处光滑的石头,极像背部朝天的瓢羹(杭州人称汤勺为瓢羹),所以人称瓢羹石。沿“巫山十二峰”向左转弯,登吴山主峰瑞石山,山上有瑞石古洞,名曰归云洞。古洞顶上,覆盖着一块巨石,其色灰白,状如浮云,因疑其是“天外来客”,故称其为“飞来石”。瑞石古洞附近,还有似彩云倒垂之垂云峰,蹲身月波池旁、形态逼真的蟾蜍石,还有蹲狮石、橐驼石、鳌鱼岩、翠岩、紫玛瑙、青芙蓉、寿字石等色彩不同、各具风貌的奇石。正如元代诗人萨天锡当年游览时见到并赞美的:“天凤吹我登驼峰,大山小山石玲珑。赤霞日射紫玛瑙,白露夜滴青蓉蓉。飘飖云气穿石室,石上凉风吹紫竹。挂冠何日赋归来,扫石篝灯洞中宿。”由于此处石景奇异瑰丽,香港凤凰电影公司,曾在此拍过影视剧外景。

凤凰山西南面,有山青翠如屏,称之为南屏山。南屏山慧日峰腰,有层层巧石团团层敷,若芙蓉花开之灿烂,世称莲花洞。洞内石笋,玲珑若生,巧逾雕镂。明代袁宏道游后,曾赞叹道:“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在西湖西面的群山中,也有不少奇异的石景:翁家山烟霞洞山顶岩上,有巨大的石钟乳,在岩壁上垂下,其形如金华所产之佛手,人称佛手岩;烟霞洞右侧,有象鼻岩,大象鼻内又套一只小象鼻,形态逼真,十分可爱。鼻上刻有“象象”两字。顺翁家山迂回曲折之山道而上,可达西湖三大名泉之一的龙井;龙井泉池之畔,耸立着一块高五六尺的巨石,玲珑剔透,形如游龙。据志书记载: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中贵李德驻龙井时,是年大旱,令力士淘泉池,发现泉池底有巨石,当时以80人之力从泉池中拽出,竟发现石上刻有“神运”两字,还有多人之题刻。由于年久水浸,已漶漫不可辨认,后便立于泉池之旁。明代田艺蘅曾有诗赞曰:“怪石何年出井中,千眼百眼相玲珑。鬼神爱惜欲飞去,婆娑老树缠春风。”顺龙井山下行,在公路旁,可见卓立着一块高丈余的青润玲珑的巨石,因形如片云,故有“一片云”之称。相传,北宋高僧辩才主持龙井寺时,曾在此石旁和诗人苏东坡品茗吟诗,写有“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石”的诗句存世。

靠近西湖之滨的丁家山麓,有一高丈余之石壁,因附近有秀石如林,形如芭蕉,故前人称此石屏风为“蕉屏”。相传有李卫者,曾携带焦尾琴在此弹琴自乐,故人称此景为“蕉石鸣琴”。又因“蕉屏”上刻有康有为亲笔之题字而闻名遐迩,被人列为“钱塘二十四景”之一。丁家山西北有杭州花圃,园内竖有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绉云峰。此石亭亭玉立,高2.6米,腰狭处仅0.4米。全石褶皱特多,前人称赞它“形同云立,纹比波摇”。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大力将军”的故事,就是记载此石清时辗转于世的曲折故事。

西湖西北面的灵竺山区,层峦叠峰,奇峰林立,也有不少奇妙的石景:蓬花峰山顶,有孤石开瓣若千叶莲,景色壮观,前人梅询有诗云:“巨石如芙蓉,天然匪雕饰”。下天竺还有翻经石,石面平整如桌,相传南朝诗人谢灵运儿时曾在此石上翻经,故名;飞来峰青林洞右侧岩壁,有巨石向前伸出,平整而宽阔、长近两丈,形如石床。相传东晋时,创建灵隐寺的慧理大师,曾卧此石床上休憩,故人称理公床;南宋时,高僧道济生活在灵隐寺时,也常在此石床上卧眠憩息,故又名济公床。此一石床,光洁可鉴,是一天然造化之奇观。

西湖北面的宝石山,多雄奇怪石:山北之腰,有巨石名“秦皇系缆石”。相传2000年前,西湖还是东海的一个海湾时,秦始皇出游,从咸阳出发,顺长江而下,过钱塘,准备去会稽凭吊禹穴、祭大禹,因钱塘江风急浪高,船只被迫驶进海湾,停舶于宝石山下,系缆此石,故此石又称秦皇缆舟石。北宋宜和年间,有僧思净者,镌此巨石为半身弥陀佛,饰以黄金,构亭覆之,并建院迎游客朝拜进香,遂名大石佛院。历经沧桑之变,寺院早已沦落为百姓杂居之所。而金饰剥落、风化之巨佛石像,仍保留至今。宝石山上还有落星石,又称寿星石,形如小山,巧立山巅,望之如斫,好似天外之客骤然飞来,景色十分壮观。离落星石不远处,还有一块“屯霞”石,色赭如霞,独立崖畔,故名“屯霞”石。游人常站立此石边留影,有海阔天高之感。

西湖瑰丽奇特的石景,是湖周群山上奇特的自然景观,游西湖不可不赏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