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民建参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发布时间: 2020-07-03 15:04:56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亲历民建参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程炜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新时期。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人们把过渡时期总路线概括为“一化,三改造”。“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党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和平赎买政策,这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实行过。中国共产党遵循中共七大提出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依据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特点,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不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压迫人民,必须打倒,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而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与封建地主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革命有动摇,但也受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压迫,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有反抗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有强烈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但在社会主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经济优势条件下,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赎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消灭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利于教育和改造资本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针对建国之初不法资本家操纵物资、哄抬物价,造成人心不安、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政府意识到要加快发展国营经济,壮大国营经济实力,只有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掌控在国家手中,就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才能促使私营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经济轨道,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并把具体协同配合任务落实在民建和工商联肩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建和工商联的信任,也是民建、工商联的光荣。

民建早在1945年成立时,就是以一部分爱国民族工商业者中上层人士和他们所联系的知识分子为主要基础的。民建与工商界人士长期保持联系,熟悉他们企业经营情况和思想情况,民建与工商联又有长期合作的传统,这是做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的有利条件。当然,民建深知这项工作的繁重艰巨,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本性愿望是要发展资本主义,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利用、限制、改造,这与他们的初衷是相背的,必然会产生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激烈斗争。但是,民建相信中国共产党指引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大方向是正确的,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一定能够说服工商界中绝大多数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民建总会和各地方组织在总路线公布后立即行动起来,以主动担当精神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行动中去。

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以中共为师,学习中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验,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作为本会的总任务,集中精力做好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工作,引导广大工商业者会员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体的工作是吃透“两头”精神,一头要吃透中共中央文件精神,防止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另一头要深入了解掌握民建工商联的实际情况,包括各类企业情况,工商业者的思想情况,他们所思所盼的问题,并把这“两头”相结合,充分发挥民建的优势和特色,使工作富有成效。

我是1952年9月从杭州市工商联调入民建杭州市委会机关工作的,先后在工商研究处、宣传教育处工作,有幸经历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演变的全过程,是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

 

民建开展大宣传、大学习活动,

让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时,工商业者刚经过五反运动,惊魂未定,现在又来了社会主义改造,许多人并不知道改造是怎么一回事,从而产生疑虑和不安。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实行“共产”,没收资本家的财产充公;有的抽逃资金,消极经营,个别的移居国外。他们惶惶不安,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民建总会认为,首先要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把党中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工商业者会员,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民建中央黄炎培、施复亮等领导人分赴各地了解情况并亲自宣讲总路线。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热潮。

民建组织工商业者会员学习“共同纲领”和国家宪法,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利用限制改造方针政策,学习毛泽东关于《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重要讲话。学习方法采取邀请党政领导做大报告,当时杭州工商联大礼堂,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因为民建会员多数是企业骨干和同业公会负责人,白天忙于工作只能改在晚上进行。杭州民建会所在横河桥飞轮别墅,一到晚上灯火通明,民建基层支部积极配合,工作十分活跃。民建大力宣传和平赎买政策,我国是和平改造道路,即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达到阶级消灭的目的。宣传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可克服的固有矛盾,因而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毛泽东在《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重要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党的和平改造和赎买政策,殷切希望民族资本家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走社会主义道路。资本家只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就有光明的前途。毛泽东诚挚地希望工商界中有觉悟人士,经过他们去影响教育其他的人,逐步适应新制度。毛泽东的讲话使工商业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经过大宣传、大学习,工商界人士多数人思想稳定下来,端正了接受改造的态度,不少人表示要以爱国守法、搞好生产经营的实际行动,迎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

培养提高工商业者会员成为工商界骨干分子,

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

发挥带头、模范和桥梁作用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要抓的工作很多,民建总会确立了培养提高骨干工作是重点,这样能把各项工作带动起来。1955年4月,民建一大决议中指出,“作为一个民建会员,应该争取做工商界骨干分子,以自己对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和带头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带动大多数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一同前进。”民建运用先期实行公私合营搞得好的企业会员,以现身说法谈体会方式介绍经验,来影响尚未公私合营的企业打消思想顾虑,推动社会主义改造。民建浙江省委会、杭州市委会的负责同志还经常个别约谈会员,促膝长谈,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会员的心坎上。

除了做广大工商业者会员思想工作外,还要做工商界青年和工商界家属工作。民建十分重视做工商界青年工作,认为工商界青年是新生力量,事关全局,针对他们提出的工商界没有前途的问题,指出一个人出身是无法选择的,但是革命道路是可以选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工商界青年一代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你们要自强不息,紧跟时代步伐,前途是光明的。至于工商界家属,我们称她们是“半边天”,做好家属工作有利于发挥她们的特殊作用,化阻力为助力。随后,各地民建组织发展了一批有代表性人士的家属为会员,成立家属工作委员会和妇女支部,她们走街串巷入户做家属思想工作,宣传工商界妇女要从社会主义改造中解放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一同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久,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妇联隆重召开表彰会议,表彰了一批先进工作者和积极分子。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推动了一批家属走出了家庭“小天地”,她们在街道办起了幼儿园、托儿所和居民生活服务站,在政治思想上和生活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民建重点做好培养提高骨干工作,发挥了骨干分子的模范带动作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著名企业家,他们先知先觉,走在了前列,有的还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前就向政府提出申请公私合营,并得到批准,他们的行动推动了尚在犹豫彷徨的人们,加快了改造的进度。

 

民建认真贯彻“一教育,二代表”工作方针,明确提出代表工商界合法利益,反映他们的合理意见要求,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各项政策

党和政府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由于具体情况复杂,这些政策能否得到正确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整个对资改造任务的成败,为了加强这一工作,民建中央和地方组织相应地建立了工作机构:工商研究处(后改为工商改造辅导处和工商研究委员会),专门从事调查研究,了解搜集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各项政策的贯彻情况、意见和建议。经常召开各类会员企业座谈会和下厂调查,及时整理编发简报,向民建上级组织和党政有关部门报送。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涉及政策问题有:

清产核资工作。这个问题较为复杂,因为有的私营企业厂店和家是不分的,公私合营时要划分哪些是企业财产,哪些是家庭财产。还有不少账外财产也是如此。还有企业房屋机器设备折旧问题,往往会有争议。为了顺利推进清产核资工作,不耽误改造,政府采取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和“从宽从了”的方针,能了结的尽量了结,不留尾巴。民建骨干成员积极参与清点财产和民主评议工作,表现很好。

人事安排工作。人事安排体现国家“包下来”的政策,事关发挥工商业者人才作用的问题。根据政府制定的“量才录用、适当照顾”方针,进行安排。对于学有专长、在生产经营方面有经验、一贯表现好的,安排为基层厂店正职经理,或专业公司副经理、副局长等领导职务,其他人员安排在车间或科室工作。人事安排一般采取共同提出,民主协商讨论,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民建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提出意见和建议。

定息问题。这是和平赎买政策的体现。根据清产核资核定的股权数,由国家统一规定年利息,付给私方人员。工商界对此十分关心,一般希望政府把定息的年利定得高一些。在征求意见时,大家争论激烈,当时有“坐三保四望五”的说法。“坐三”就是最起码是年利率3%,“保四”就是至少要保住4%,“望五”就是力争达到5%。最后政府宣布不分地区、不分行业定息统一为5%,使大家喜出望外,时间为7年,实际上后来延长至10年。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决定在定息中提取10%,成立工商界互助金管理委员会,作为工商界包括家属中有特殊困难的救济之用。

公私合作共事关系。改造开始时公私双方经理(或厂长)都不习惯,互有戒备,以致出现相敬如宾、相对无言的情况。民建组织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工作。与公私双方交换意见,提出双方都要采取主动态度,加强沟通和合作,作为公方代表不能把私方人员定格在“私方老板”一点上,应当看到他们在变化,公私合营后他们已成为公家人或半公家人,在政治上要求进步,有做好工作搞好共事的愿望,应该信任帮助他们,放手让他们做好工作。作为私方经理则要转变观念,不要留恋过去拥有“三权”“老板说了算”的思想,应该尊重公方代表领导,虚心向职工学习,积极主动做好工作,经过一段时期双方磨合,情况有了改善。

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动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进展较快,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中级形式发展为高级形式;公私合营企业从“摘苹果”到“采葡萄”;从全行业公私合营到全市公私合营高潮,至1956年底,历时四年的全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任务基本完成。虽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在这样一场大范围的社会变革中,全国基本保持社会稳定,生产力未受到破坏,国家“一五”计划实施进展顺利,广大工商业者从开始时的恐惧紧张到大多数人不太勉强地走了过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任务的胜利完成,邓小平称之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和平赎买政策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法宝发挥民建、工商联组织作用,协助党做好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团结、教育、改造工作的结果。对民建来说,是一次积极探索做好工作有效方法的成功实践,把党的路线和民建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基本经验,激发了民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它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民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在诸多经验中这一条是纲举目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