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民族宗教
以茶为媒展示民族风情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发布时间: 2020-12-11 08:39:50

近日,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转塘·石榴籽家园”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扶持项目”。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平台

目前,西湖区转塘街道辖区范围内有24个少数民族、共计822人,“转塘·石榴籽家园”借助梅龙茶文化有限公司而建。

“我们的项目确立以茶文化、非遗文化等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和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内容,借助互联网、高校师生力量。”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筑牢‘书香茶香民族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路径,把它作为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中打造西湖风景线的民族团结进步平台。”

目前,该项目定期组织在杭少数民族青年参加各种以茶为载体的培训和体验活动,并建立茶叶产业帮扶项目,使各民族人士感受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转塘·石榴籽家园”聘请了浙大城市学院专职教授赛来西·阿不都拉为民族文化传播顾问,联结了浙江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省内知名高校教师团队。

目前,该项目有工作人员及各类名誉顾问、文化传播使者5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15人。现有石榴籽核心团队、各高校大学生百余名志愿者组成的石榴籽“杭城美”团队、石榴籽少年先锋团队等。

“茶馕香印” 揉进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茶馕香印是“”转塘·石榴籽家园”公益项目之一,它的诞生,要从新疆的一个扶贫项目说起。2019年初,新疆哈萨克族监理工程师舒合拉·阿达别克响应国家“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号召,和爱人一起与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对特困维吾尔族夫妻结为帮扶对子,舒合拉·阿达别克夫妇俩经常与维吾尔族一家同吃同住同劳动,给他们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富民政策,手把手教他们学汉字和讲普通话,并力所能及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在帮扶过程中,舒合拉·阿达别克夫妇俩发现这对维吾尔族夫妻继承了传统的打馕技艺,并梦想能自主创业开一家馕店,真正实现勤劳致富。为了让他们用双手创造财富、脱贫致富,舒合拉与爱人自筹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租赁门店等有关费用,最终,在乌鲁木齐市碱泉街区开设了小小的爱心扶贫馕店。

2019年7月,舒合拉·阿达别克的二姐赛来西·阿不都拉教授回乌鲁木齐探亲,见证了爱心馕店的诞生过程。赛老师被弟弟妹妹帮扶结对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也自觉投入到帮扶项目中,为馕店的建设给予了很多的专业指导,并联系到杭州西湖印社社长的沈立新老师为爱心馕店专门篆刻了一枚馕主题的印章。远在杭州的沈立新老师把自强自信的工匠精神刻在馕字上,把民族团结的时代精神深深烙在馕上,并寄到了这个小馕店里,用文化的力量给予帮助。

同时,赛来西·阿不都拉老师请“转塘·石榴籽家园”公益团队队长、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鲁华芳女士为爱心馕店特制捐赠“工匠精神”匾牌,并寄到乌鲁木齐市的小馕店。同时,为提升爱心馕店团队信心,赛老师和鲁华芳女士又先后投入资金5万多元,带领公益团队对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食品馕进行文化挖掘与提升,将茶文化与馕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推出主题为“茶馕香印”的爱心馕品类,将馕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升级。

一群开馕店的小伙子,一起研发制作茶馕,“转塘·石榴籽家园”的爱心帮扶使“茶馕相印”连结民族情,使新疆创业团队感动地说:“我们在杭州有亲人。”

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自“转塘·石榴籽家园”成立以来,已组织了多场融合各民族为一体的特色活动,如端午探秘石榴籽多元民族文化、建党99周年民族团结联谊会等,推出“茶是多元体亦是共同体”的主题宣讲。

浙江大学哈萨克族博士帕提哈西说:“在杭州,我多次参加了石榴籽家园校企共建活动,我看到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的力量。”

未来,“转塘·石榴籽家园”将本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核心理念,从“转塘一家人”辐射转塘之外的各民族团体,继续致力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传递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努力奋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