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创新 “荟”才赋能 画好“同心圆”——杭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 2018-11-01 10:51:58
2017年以来,根据中央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总体部署,在杭州市委和上级统战部门的指导下,杭州市和县(市、区)两级统战部门齐心协力,着力打造“组织+平台+活动”的工作体系,以“同心荟”为统一品牌,构建“同心+”综合体,扎实推进实践创新示范点建设,探索了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重顶层设计,以社会化思维构建工作大格局
构建社会化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增强领导力、破解统筹难。一是持续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牵头党委部门、市直机关、社会组织及行业协会等19家单位,建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联席制度优势,与市文联、市司法局等单位专门召开新的社会阶层特定人士统战工作协调推进会。二是突出党建考核“指挥棒”运用。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纳入大党建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形成“党建带统战,统战促党建”的工作机制。三是切实发挥综合评价体系作用。出台《关于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综合评价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综合政治思想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社会贡献度、社会影响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作为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社会安排和评优表彰的依据。四是全面推进列名联系制度落实。建立22名市领导与28名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列名联系制度,市领导每半年联系一次所列名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通过见面谈心、座谈交流等方式,向代表人士征求意见,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受到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重载体延伸,以“同心荟”平台夯实基础
杭州市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以打造“同心荟”工作平台最具特色,以此吸引资源、集聚资源、整合资源,形成工作载体和抓手,实现统战工作触角拓展、延伸,实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链接”方式由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平面网络向立体网络的迭代升级。一是平台数量不断增加。1年内杭州市建立50余个“同心荟”平台,建立教育活动基地数量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点4个,市级示范点12个,形成市区联动、以点带面、竞相推进的工作局面,“同心荟”统战工作品牌效应初步呈现。二是建立“1+13+N”组织体系。“1”是指2018年5月成立的杭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13”是指13个县(市、区)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N”是指在13个县(市、区)新联会以下,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聚集的乡镇(街道)、园区(功能区)、特色小镇、孵化器、楼宇、企业、协会等成立的新联会分会。通过构建“1+13+N”组织体系,较好破解了党委、政府密切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最后一公尺”困惑,满足了成员的组织归属感,实现了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的目的。三是特色亮点不断呈现。公羊会“合创·同心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创新重点项目,获评2017年度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2018年,“中国网络作家村同心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针对网络作家开展实践创新统战工作的重点项目,与杭州未来科技城“众创同心荟”、基金小镇“智·和”同心荟同时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项目。四是各类活动不断丰富。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智·和”同心荟年均活动超过400场。通过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充分展示了平台的生命力,受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广泛好评。
重网络运用,以大数据助推“智慧统战”
杭州紧抓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数据管理平台,积极探索网络统战、数字统战、智慧统战的新路径。一是通过大平台实现管理网络化。杭州市上城区率先通过“上城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前台端口,建立上城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大数据工作总台,同时通过设立分账号形成数据库体系,利用云存储技术,提高用户接受度、可推广性和可操作性。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楼宇园区120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13649人,其中各层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员505人,代表人士338人。二是通过微界面实现对象服务全天候。在手机客户端推出24小时线上统战微平台,设置了教育引导、联络联谊、创业服务、人才培养、聚贤汇智、资政建言等功能板块,通过邀请专家开展专业讲座、组织线上大咖论坛、人才展示、网络建言、网爱无声(爱心募捐)等形式开展活动,并根据入驻人士兴趣标签分类施策、精准推送,推动强化思想引领、促进职业提升、发挥社会价值,着力打造全方位、零距离、“永不落幕”的移动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价值认同感、政治参与感和区域归属感,进一步把握网络时代思想引领的主动权,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每时每刻都能找得到“娘家”。三是通过大数据实现管理智能化。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端技术,以智慧图表实现管理可视化,以数据跑路实现管理信息化,通过后台数据汇总、归类、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工作策略;通过不同平台、地域数据智能排名、通报,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落实;通过授予分账号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权限,让街道、园区能够实时掌握工作情况;通过优化流程、开展线上“一站式”服务,大大减轻基层统战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及时回应网络议政问题,开展精心服务,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平台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智慧统战。
重队伍建设,多形式培育锻炼骨干人才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包括四类重点群体,杭州市注重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发展,着力提升统战工作的精准度、精细度、包容度和深度。一是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摸排工作,制定实施“鸿雁”“百灵”“雏鹰”三项计划,建立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人才库和青年后备骨干人才信息库。按计划,3年内培养150名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100名党外网络界代表人士、300名青年后备骨干人才。二是建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教育基地。分别在孔庙、今日头条浙江公司和上城区小营红巷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宣传、交流、教育基地。紧密结合线上和线下,举办各种形式的联谊交友、论坛沙龙、社会公益等活动,助力正能量传播,加大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教育引导力度。三是举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训班,通过拓展活动、现场教学、招标精品课程等增加培训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通过培训帮助大家相互学习、深化友谊,受到普遍好评。四是在未来科技城“众创同心荟”建立创客基地,联合金融机构为创业融资困难的青年创客提供“小微债”服务;设立“解忧工作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青年创客提供解压解忧解负等心理健康服务。协助作协建设中国首个网络作家村,将网络大咖同心荟落户中国网络作家村,为入驻的网络作家创造良好的创作和交流环境,并提供创投基金、版权保护、项目孵化、衍生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五是通过选树典型强化表率力量。推荐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何军、林东、丁列明等参评省、市优秀统战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与《今日头条》合作开展“寻找见证人——新欣而来,恰好你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线上微视频录制展播和线下沙龙论坛,蒋胜男、管平潮、陆琪等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应邀参与。
重社会服务,为成员发挥作用积极创造条件
积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教育、帮扶、救助等社会服务。一是积极搭建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社会服务的多种载体。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赴贵州黔东南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助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支持公羊会按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和发挥作用,通过建立公益中心、公益大学,开展“西部助学”圆梦行动、“亲子公益”“滴水公益”“公益伙伴计划”等,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教育、民生、帮扶、救助等公益领域。以“运河·同心荟”网络直播为基础,为包括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中心小学、桐庐县莪山乡民族小学在内的学生搭建起教学直播互动平台,进行三地实时直播联动授课,将名师课堂、优质教育带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二是大力弘扬正能量,创新成立新媒体精英联盟,签署新媒体自律公约,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守住言论边界线、弘扬网络正能量。支持网络作家撰写红色经典,让严肃的党史通过网络作家的笔触得到传播。目前已在位于杭州的中国网络作家村成立了“红色故事工作室”,专项对接网络作家“杭州经典党史故事”的创作和已有优秀作品的全产业链开发。三是结合“凝心聚力建名城”和“百千万”蹲点调研等活动的开展,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赴基层进行调研,参加走访、座谈、交流等活动,掌握市情,了解动态,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了熟悉基层工作、服务社会的难得机遇。
杭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示范效应逐步呈现。一年来,全国各地统战部门和有关单位来杭考察、交流已逾30余批次,杭州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引领作用、示范效应正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