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瓯江风正涌温州立足“两个健康”再探路
发布时间: 2018-11-01 10:44:14
2018年10月17日,温州市召开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大会,正式启动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
“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早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释了“两个健康”的思想内涵,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战略层面的科学擘划和方法论上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再次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先发地,40年来,温州勇立时代潮头,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扬“吃苦耐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温州传奇。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面对“两个健康”这道引人深思的时代课题,温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创造性提出要打造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继续担负起改革“探路者”和“领跑者”的使命担当,积极探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新经验、新模式,营造新时代全国一流的“两个健康”环境。2018年8月,全国工商联研究并报中央统战部同意,正式复函省委、省政府同意并支持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明确提出要求:希望温州努力建成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10月17日,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大会召开,全国首片新时代“两个健康”试验田正式落户温州。
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是推动温州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放大温州发展优势的特色载体,更是引领温州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创建大会上,省委书记车俊明确指出:“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民营经济始终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希望以此次创建为新起点,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建设企业家队伍等方面带好头、作示范,全力打造面向‘两个一百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民营经济之都。”
瓯江碧波起,迎潮逐浪高。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浪正奔腾而来,曾经创造风向标式辉煌的温州面对“努力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者”之题,正准备积极应答,再担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
敢为人先 点燃星星之火
说起温州,“敢为天下先”是人们提起最多的一个词汇。在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史中,温州无疑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温州人大胆地闯、大胆地试,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甚至靠押上身家性命,硬生生闯出了一条非公有制经济艰难曲折而又可歌可泣的成长之路,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先行经验。
从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到第一座农民城、制定第一部私营企业条例、出台第一个股份合作企业地方性行政规章、第一个购买航空经营权……敢于冒险的温州人不时地冲击着人们的观念。
1980年,18岁的章华妹领取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合法的个体户;也在那一年,郑秀康决心下海创办红象皮鞋作坊,在没有资金、厂房的艰难情况下,成为了当时第一批创办“企业”的人;1991年,25岁的王均瑶以一名青年农民的身份开辟了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民航航线......
同样也因为“先行先试”,温州人遭遇了许多始料未及的挫折与考验。1987年的“武林门大火”,让温州鞋成了全国市场中的过街老鼠;1990年,八部委整顿清理柳市电器行业,让温州制造的假冒伪劣“恶名”延伸到工业领域……对于温州企业家乃至全体温州人来说,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刺痛。然而痛定思痛,也催生了温州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质量立市”战略,从打假治劣、名牌兴业、信用温州、品牌强市层层推进,重建品牌与信用形象的征程。
实施“质量立市”,给温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从一个“假冒伪劣”的源头,逐步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38张国字号产业基地的金名片落户温州,38个中国名牌产品、4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被温州的企业收入囊中,2次获得“中国十大品牌之都”的称号,3次获得“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市”荣誉,有671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温州人参与制订。自此,“温州模式”不仅成为解密温州改革奇迹的“钥匙”,更是解读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全民富裕为最终诉求的中国改革的典型样本。
40年来,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代表的温州人,积极扮演“探路者”角色、以温州为“试验田”持续地探索实践,缔造了温州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经济奇迹——超千亿产值的低压电器产业;世界一流的高端男装制造;占据国内配套市场35%销售额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有数据显示,温州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的99.5%,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更是超过80%,工业增加值占到91.5%,税收收入占到82.4%,出口总额占到80%,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成支柱力量。
伴随着温州非公有制企业的萌芽起步和发展壮大,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温州模式”闻名遐迩。而在这其中,温州创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为“温州模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年,温州市委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向全市推开,形成以乡镇(街道)为龙头,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为两翼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指出: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优秀分子可以按照党章加入党员行列。此后,温州试点发展了全国第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入党,目前,温州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5019个、党员42280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率为100%。温州创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实现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让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找到了理想的定位,既体现各方利益又超越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凝聚各方力量。
40年来,置身改革开放这场伟大变革,温州领改革之先,顺着奔流不息的改革大潮,扮演“探路者”角色、发挥“试验田”作用,掀起了风起云涌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浪潮,已经成为了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回应期望 创造又一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饱含深情地说:“我对温州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先发地,温州曾走过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无比辉煌的征程,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然而,随着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温州正面临着模式创新、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等现实考验。
非公有制经济是温州的独特优势和标签,如何利用优势破解时代命题,实现温州从“先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温州指明了道路与方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2017年9月,《意见》中对“两个健康”所做出的顶层设计,道出了温州众多非公有制企业家的心声,希望文件精神在温州落地生根,成为创建先行区的诱因之一。
2017年12月16日,温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施艾珠召开起草小组会议,研究讨论《总体方案》初稿;2018年1月12日,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正式写入温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报告;6月9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国工商联提交《关于报送<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总体方案>的函》;6月26日,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总体方案》;7月18日,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作出批示:要积极支持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并及时总结经验;8月9日,全国工商联报请中央统战部同意,正式函复浙江省委、省政府同意并支持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
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批复函明确要求温州着力先试先行,勇于率先突破、探索新路,努力把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建设成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先行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积极性、创造性的先行区,创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推进工商联和商会改革发展、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先行区,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制度和措施,为全省带好头、为全国作示范。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年和“八八战略”实施15年,站在这一重要节点上,启动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正是温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新期望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新时代浙江非公有制经济新发展新飞跃的一个大动作。
大目标小细节 力争为全国带头示范
对于如何种好“两个健康”的全国首片“试验田”,温州也已立下目标:通过3年努力使当地营商环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创形成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发扬相共振的全新局面,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值得推广借鉴的路子。
根据温州描绘的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路线图,温州将着重以8项内容助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从22个方面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把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建设成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先行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先行区,以及创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推进工商联和商会改革发展、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先行区。
为了加快推进先行区创建,温州市在启动大会上推出“十大举措”,着重在融入国家战略、提振发展信心、放宽市场准入、注重谋大招强、强化温商回归、推动平台升级、加快企业上市、推进立法工作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和创新举措,形成支撑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为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引领示范。这“十大举措”均为满满的政策“干货”,分别是:探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打造中小微企业产业生态圈、打造市场准入最优试验田、当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最大力度推进企业“精准减负”、全力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民营企业家护航工程、全力建设新时代温商队伍、打造综合服务型协会商会和制定新时代“两个健康”温州标准等。
其中,在打造市场准入最优试验田方面,温州市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同时将每年面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PPP项目,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非营利性公益项目,还将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施民营企业家护航工程方面,温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建立信用体系的城市,将继续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和“红黑榜”发布制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让守信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实惠;同时将建立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和正常经营活动。
围绕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温州将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合力呵护先行区,通过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有为政府”,推动“无为而治”向“有为善治”转变,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打造国内一流、浙江领先的营商环境高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肩负时代新使命,抖擞精神再出发。在新时代引领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温州人携四十载积淀,沐新时代春风,通过先行先试,一定能摸索出“两个健康”可资借鉴的理念、制度和举措,再次承担起中国改革开放“探路者”和“领跑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