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子、探路子、搭台子”加强乡贤统战为乡村振兴插上“隐形的翅膀”

发布时间: 2018-10-01 09:58:08    来源: 桐乡市委统战部

近年来,桐乡市紧扣基层统战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统一战线参与社会治理机制改革,把“乡贤参事会”作为突破口,广泛联系和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乡村振兴插上“隐形的翅膀”。

一、明确方向,强化导向,为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定调子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乡贤会”组织建设和开展工作的第一原则,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团运作、助推发展”的方式,最广泛地团结社会各界参与经济社会建设。通过乡贤代表人士的带动和影响,进一步增进广大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支两委的情感认同和工作认同,为重点项目建设、重大改革措施、深化脱贫攻坚、引导创业就业、调处矛盾纠纷、基层社会治理、整治村居环境、净化乡风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等奠定群众基础。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2017年,桐乡市在屠甸镇荣星村开展“乡贤会”工作试点。2018年,桐乡市在前期试点和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乡贤工作的通知》,对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作用,对“乡贤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等进行明确,为凝聚乡贤人士助推地方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同时,将凝聚乡贤人士助推地方发展作为创新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抓手,并列为全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

三是明确职能定位。坚持市委、市政府主推,乡镇(街道)主抓,逐步建立乡贤工作制度,完善乡贤组织章程,规范注册登记,加强业务指导,进一步明确“乡贤会”的性质、宗旨、组织建设、职能定位、业务范围、作用发挥等,确保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各乡镇(街道)已出台《培育和发展乡贤参事会的实施方案》,为乡贤统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全市11个镇中有9个镇均已成立培育和发展乡贤参事会创新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把握时点,抓住节点,为乡贤参与社会治理探路子

一是抓资源整合。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乡贤人士关注和支持家乡发展,有效搭建乡贤人士助推地方发展的平台。一方面,通过组建镇、村两级“乡贤会”,强化在家和在外乡贤人士的联系沟通,为地方发展凝聚合力,另一方面,主动关注和积极支持在外乡贤人士的发展,支持桐乡籍在外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建异地桐乡商会,增进内外联系沟通,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紧紧抓住春节、清明和中秋期间乡贤代表人士返乡较多的有利节点,推进乡镇(街道)“乡贤会”的筹建工作。

二是抓网络组织。把建立村级乡贤参事会组织作为乡贤统战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乡贤统战工作的主要载体和抓手。全面排摸乡贤资源,确定了老党员、老干部、企业家、社会名人、道德模范、在村里创业的优秀外来人才等近10类重点对象,并分类建档,不断完善乡贤资源库建设。以屠甸镇荣星村为试点,率先成立全市首家村级乡贤参事会,首批会员共33人。随后,全市各村陆续成立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村级乡贤参事会124家,共汇聚乡贤3500余名,全市11个乡镇(街道)中,有7个乡镇(街道)实现村级乡贤参事会全覆盖。

三是抓作用发挥。引导“乡贤会”逐渐成为基层助推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基层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组织,并成为基层统战工作可复制、可操作、有实效的平台和抓手。如:屠甸镇荣星村部分村民对墙体美化工程存在顾虑,不同意粉刷,拖延了建设进度,通过乡贤参事会会长魏建华的耐心劝导,最终如期完成墙体美化工程。崇福镇星火村3个村小组位于城镇规划范围内,房子老旧,村民在“拆”与“不拆”中犹豫,通过乡贤出面调解,仅3个月时间就有97%的农户顺利签约,剩下3%的农户也很快实现了和谐拆迁,顺利解决了这一城中村改造难题。高桥镇越丰村村民在搬迁到新村集聚点之初,由于生活习惯不适应,小区楼房的房前屋后和楼道内杂物乱堆乱放、毁绿种菜、绿化带内乱晾晒、往河道随意排污的情况还时有存在,通过乡贤的协调,这些陋习渐渐得到修正。

三、攒足底气,汇聚人气,为乡贤参与社会治理搭台子

一是反哺家乡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着力发挥乡贤在助推社会事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引导乡贤通过兴办实业、修桥筑路、捐资助学等方式反哺桑梓,共谋家乡发展。如濮院镇星旗村乡贤蒋林娜,捐助60万元用于建设村文化礼堂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河山镇堰头村在开展村级道路亮化工程时,全体乡贤踊跃投资,共捐献路灯108只,总资金近40万元;乌镇镇双塔村乡贤,嘉兴恒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钟志新,向市慈善总会认捐留本冠名基金1500万元,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市慈善总会承办的助医、助困、助学、助老等社会慈善项目;洲泉镇东田村乡贤、佳源房地产集团董事长沈玉兴,致富不忘回报家乡,不仅在洲泉开发多个项目回馈家乡父老,更大手笔投资家乡教育,让青石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发展中“智囊团”、助推者的作用,有序引导乡贤为村内事务出谋划策,研究、商讨、协助、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如洲泉镇组织召开“乡贤恳谈会”,来自各行各业的乡贤代表相聚一堂,共话家乡发展大计,携手擘画洲泉发展新蓝图。大麻镇海华村乡贤在海华村创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村、历史文化旅游村中认真调研、出谋划策,为全村发展贡献了较大的力量。梧桐街道借力市“三治融合”示范带建设,对示范点沿线进行大改造,乡贤们集聚一堂出谋划策,为桃园美景的打造助力。高桥镇骑力村组织乡贤参事会会员赴义乌市何斯路村参观“取经”,让乡贤们借鉴特色村庄发展经验,为骑力村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三是引领文明乡风。依靠乡贤“向上向善”的核心意识,着力弘扬乡贤文化,以乡贤文化引领乡风,催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强大乡贤力量。如屠甸镇以优秀乡贤为基础,组建“乡贤讲坛”宣讲团,请乡贤走上讲堂,现身说法,面向农村党员群众讲解亲身经历、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好人故事等,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大麻镇、河山镇乡贤从自身做起,积极倡议红白喜事一切从简、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为当地婚丧嫁娶简办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当地形成了文明节俭的新风尚。各乡镇(街道)村级乡贤参事会会员自愿组建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争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用自己的行动投入到美丽家园的建设中去,并积极向村民宣传好垃圾分类,提高了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