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统战+”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布时间: 2018-10-01 09:55:13
温州市洞头区统战工作着眼于新时代新任务,紧扣海岛振兴主题,立足洞头实际,发挥统战优势,以“统战+”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对接,努力探索统战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海岛振兴新路子。
一、“统战+”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介绍
(一)投身乡村振兴,是统战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篇章。2018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统一战线历来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宗旨,紧紧遵循“党指挥到哪里,统一战线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原则。因此,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是统一战线的基本职责,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实施“统战+”模式,是统战优势发挥的必然选择。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战工作的提升创新、服务大局开拓了广袤空间,为统一战线成员发挥优势、彰显价值搭建了巨大舞台。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品牌多样及涉及领域广泛等独特优势资源。如,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统一战线可以发挥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精准扶贫等活动,对接乡村自然资源,为乡村振兴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助力乡村脱贫。在推进乡村生态方面,统一战线能够动员科技人才、整合科技资源,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技术支持,且统一战线智力密集的专业性,也能够为乡村生态治理建言献策。因此,实施“统战+”模式,是统一战线发挥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三)主抓乡贤工作,是乡贤本身内涵的必然要求。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首次提出“新乡贤文化”,要求各地培育结合本地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乡贤作为有德行、有威望、有才能、有作为的贤达人士,在引资引智、参与社会治理、引领乡风文明、助力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作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也是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统战工作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工作方法是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乡贤本身的内涵决定了乡贤是统战工作不可忽视的对象。因此,洞头区着眼于新时代统战工作新要求,抢抓统一战线发展新机遇,将乡贤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以乡贤工作作为切入点,将统一战线各个领域助力海岛振兴工作纳入其中,进一步集中资源、凝聚智慧、汇集力量,为洞头打造海岛振兴全国样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建设“海上花园”注入强大动力。
二、“统战+”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对标时代新任务,启动乡贤工作。洞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贤统战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乡贤工作助推海岛振兴的实施意见》,建立区新时代乡贤工作联席会议。洞头区委统战部率各乡镇(街道)统战委员赴浦江、天台等地考察学习成功经验,谋划部署乡贤组织建设工作。结合海岛振兴“五四”竞赛活动要求,完善原有乡贤组织,强化工作职能,优化活动载体,截至目前,有条件的村已全部建立海岛振兴乡贤理事会,各乡镇(街道)也均搭好海岛振兴乡贤联谊会架构。结合海岛振兴任务要求,统筹部署乡贤文化阵地、乡贤帮扶团、乡贤基金、乡贤顾问团、乡贤论坛等“五大载体”工作,着重发挥乡贤在引资引智、参与社会治理、引领乡风文明、助力公益慈善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把乡贤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二)营造竞争新优势,打造项目典型。发挥洞头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联、商缘相通等资源优势,围绕“台湾元素”,打造两岸半屏山经贸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典型、两岸青年创业典型等,营造竞争新优势。以提升两岸半屏山经贸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为目标,在2016年该活动被国台办列为全国重点对台交流项目基础上,2017年将活动提升为浙江台湾文化周活动之一,多个中央级新闻媒体和台湾地区新闻媒体都对活动做了深入报道。2018年9月,举办了浙江·台湾合作周首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期间举办的第二届两岸社区发展论坛以“乡村振兴海岛样板打造”为主题,邀请了台湾原乡文化暨社区发展协会秘书长蔡富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等14位两岸专家学者,围绕对洞头海洋文化观光、特色城市风格的魅力塑造、社群经济营造、社区志愿服务人力暨创新永续发展、打造海上花园的观察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专题演讲并分享交流社区营造经验。以形成长效特色竞争品牌优势为目标,协助挂钩联系村。金岙村引进总投资5800万元的台湾青年创业项目海峡云村金岙101民宿项目,并建设青年双创中心、海峡乡创学院、精品酒店、文创工坊等4个子项目,将金岙村打造成为新型微度假目的地、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今年,还在金岙村成立海峡两岸青年影视文化训练营,设立了两岸各省乡亲同心会馆、两岸妈祖文化同心会馆、艺术薪传奖同心会馆等8个文创项目,推动两岸青年创业、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迈进。
(三)创新治理新模式,引入统战力量。继承发扬“枫桥经验”,建立乡贤顾问团,探索乡贤“四听四议一评”参与乡村治理新模式,即借春节、清明、中秋等节假日期间大量外出人员返乡之际,邀请他们听工作通报、工作计划、政策解读、民情民生,议两委成绩、发展规划、兴业致富、帮贫救困,评十项民生实事,并实行村级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鼓励乡贤为乡村治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提建议、出点子,并分层抓好微信群组建,通过网络媒介传递乡音乡情。开展“统战助力海岛振兴”系列活动,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走访17个特色花园村庄,听取29个村级文旅、环境提升项目介绍。打造“同馨茶肆”品牌,邀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议事,上半年以自媒体看民宿、如何保护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开展行业合作策划研讨,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到乡村创业。引入台湾社区建设先进经验,促成洞头村与台湾南投县集集镇广明里结对,围绕村居建设、旅游文创、卫生整治、养老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四)注重阵地新宣传,深化联盟服务。一方面,拓展建设新阵地,以乡贤文化丰富乡风文明。结合文化礼堂抓乡贤文化阵地建设,利用村史馆、乡贤墙、宣传窗等,展示家风家训、乡贤事迹、乡贤文物,并开展乡贤人物宣传活动、组建乡贤宣讲团,深入宣讲道德风尚、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文明意识。另一方面,巩固提升老品牌,以慈善公益营造乡风文明。深化统战联盟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党外“同心敬老”“重大疾病帮扶”服务品牌,开展“同心送温暖”活动。深化“企会联村助力精准扶贫”等活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商会与10个村挂钩,助力村民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殡葬改革”等工作,努力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开展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扬帆工程、侨爱工程及侨力反哺等三大工程,对接上级民宗、侨务部门及香港、海外侨胞力量,不断深化统战服务联盟平台建设。
(五)聚焦统战新青年,提供持续动力。围绕“一创建两提升”,即开展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基地创建,做好九亩丘海创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基地二期提升、服务全市党外知识分子同馨服务基地提升等“两个基地提升”,充分发挥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作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党外知识分子资源优势,为海岛乡村的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同时开展“燕回”计划、“深耕”行动,突出985、211高校洞籍学生、在外新生代青年企业家及港澳台海外新乡贤等3类人士,加强联系联络、主动协调关系、积极争取优惠,增强其来洞创业的信心和热情,助力洞头成为“吸引人、引进人、留住人、培养人”的人才汇聚地,为乡村振兴、海岛振兴提供持续人才支持。
三、“统战+”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
(一)培育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抓全局”。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明确发展定位、确立核心竞争力、配套建设辅助产业,打造特色典型项目,形成长效竞争优势。洞头核心资源在于对台交流优势。在每年开展的浙江·台湾合作周活动上,注重突出两岸融合、社区发展等主题,借鉴台湾经验,邀请两岸专家学者为洞头海岛振兴发展把脉。引导有条件的村居学习金岙村,依托对台区位优势、语言民俗相通优势等,强化对台元素,以引进台湾团队、台资建设项目为主线,扩大交流合作范围,在社区建设管理、青年创新创业、青少年文化教育、特色乡村旅游等方面展开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学习教育、休闲旅游一体化的产学游综合体,形成长效特色竞争品牌优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立足本地特有人才优势,通过示范典型引发群聚效应,实现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本地聚集,如北岙街道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乡村进行项目合作,大门镇引入在外商人建设田园综合体,鹿西乡打响黄鱼养殖品牌等。未来将进一步充实海岛振兴乡贤数据库,依托基层乡贤组织,每个乡镇(街道)培育引导5至10名乡村贤达人才,通过人才带动,发挥乡贤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助力公益慈善、引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二)借力统战力量,实现多力齐发“谋发展”。结合温州市乡贤助乡兴十大行动,借力全市各民主党派力量,积极搭建平台聚才汇智。成立民主党派实践基地,探索“党派+村居”一对一挂钩联系制度,加强基层调研、分析政策趋势,为乡村振兴建设把脉、定位,在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借力新的社会阶层,招聚人才同心共建,如招聚互联网人才,发展“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夯实产业支撑;招聚文化产业类人才,发展“乡村文化+周边”新经济,不断丰富、培育乡村文化,实现文化经济产出;招聚专业宣传团队,形成“品牌+营销”新形势,借助现代媒体和专业策划力量,提升花园村庄对外吸引力。积极引导宗教界到乡村开展慈善宗教活动,发挥“善”力,引导乡风文明。加强内外商会、企业家、优秀人才联络交流活动,引导在外人士回乡创业投资。进一步吸纳台湾新乡贤,关注在洞头创业就业的港澳台及海外青年情况,注重“新乡贤”吸纳工作。建立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基地,组织台湾青年团队开展民宿旅游、艺术创作、餐饮文化等领域合作。继续开展两岸村里结对,聘请台湾里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邀请台湾青年加入海岛振兴乡贤理事会,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活动。
(三)实施回归工程,引人留人育人“促长效”。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今年通过乡贤牵线,洞头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达成了交流合作意向,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与诚意药业合作成立大健康院士专家工作站;美国科学院院士林海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与洞头合作发展医疗康养产业意向等,通过乡贤引进乡村建设大型项目共有8个,有力地促进了洞头乡村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乡土乡音乡情”纽带作用,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洞燕回归工程,积极开展乡贤论坛、高层次人才对接会、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与洞籍在外各领域专家人才、洞籍高校学子的联络,宣传家乡优惠投资政策,并在落户安家、工资福利、税收减免、社会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归乡乡贤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直通车”,让人才发展有政策、有平台、有保障,激发他们返乡就业创业热情,鼓励他们回到故乡、效力故乡、发展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