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立足“根魂梦”主题 做好侨务统战工作
发布时间: 2017-12-01 16:10:23
湖州市南浔区历来名人辈出,在近现代涌现出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为代表的丝商巨贾、民国奇人张静江,报告文学家徐迟,“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等名人巨匠,其后人有很大一部分旅居海外,有着丰富的侨资源和统战资源。近年来,湖州市南浔区委统战部、区侨办立足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侨务工作提出的“根魂梦”主题,构筑三大工程,扎实做好侨务统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紧紧围绕留住乡愁,开展筑“根”工程
一是注重数据更新做到“知根”。通过重点走访、座谈调研、入户排摸等方式,组织开展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后裔暨南浔籍知名人士后裔寻访活动,对全区涉侨情况进一步详细摸底,建立相应资源库,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加强日常联络旨在“连根”。通过网络或手机、微信等,建立相关“朋友圈”。发动老干部、老教师、老学者等地方乡贤,点对点加强联系沟通,通过及时寄发地史刊物、信件卡片等形式,增强海外侨胞对家乡的了解和对家乡的感情。三是留存家族记忆服务“寻根”。结合古镇旅游开发,有序推进部分家族的祖宅修复,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留存家族记忆。目前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等陆续修复,其中包括全国文保4处、省级文保2处、市级文保2处,修复面积达15000平方以上。已有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美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CEO邢正人先生等36批100余位海外人士来南浔寻根。四是开辟专属陵园区域推动“归根”。为让知名人士百年后能落叶归根,协调南浔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在南浔陵园内预留专属区域,建立名人园。南浔籍乡贤张石铭、张葱玉、徐迟等一批知名人士的骨灰已经陆续回迁至南浔,这些人士旅居美国、香港等地的后裔会时常来南浔祭祖扫墓。
二、紧紧围绕文脉传承,开展筑“魂”工程
一是成立南浔学研究会。成立专门致力于南浔学研究事业的理论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社会组织——南浔学研究会,以此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从事南浔区域文化研究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及南浔籍知名人士,聘任南浔籍海外人士及后裔为特约研究员,加强联络联谊。研究会共有名誉会长6名,特聘顾问12名,特邀研究员44人。二是出版一系列图书。整合南浔学研究会、南浔区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资源,深入挖掘知名人士的历史渊源及家风家训,以家族历史为重点,近年来已出刊《南浔丛书》《浔根丛书》《浔溪顾氏》等多部著作,共计30余册。通过史料收集、撰写修改、举办首发式等,与海外后裔建立密切联系。2016年撰写并出版发行了《浔溪顾氏》一书,组织了100多位海内外顾家后裔来浔参加该书的首发仪式。今年又出刊了《南浔邱氏百年往事》一书。三是建立各类纪念馆。针对南浔浔商“以义为利”“实业救国”的大义之举,建立“叔蘋奖学金纪念馆”“刘湖涵基金纪念馆”“张氏纪念馆”,筹建徐迟报告文学馆等多个专题纪念馆,大力弘扬正能量,增强了海外家族后裔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紧紧围绕助力赶超,开展筑“梦”工程
一是积极参与引资引智。积极协助南浔区委、区政府在香港举办香港——南浔招商推介会,并在《大公报》作专题介绍。动员侨商参与浙(浔)商回归工程,全面助推引资引智,2017年全区侨务系统共引荐洽谈项目6个,其中签约3个;助力引进“国千”3人、“省千”3人、“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及人才29人。二是引导鼓励捐资助学。积极引导侨资企业捐资助力“五水共治”等活动,累计捐款40余万元。持续扩大“应善良基金会”和“叔蘋基金会”的示范作用,两大平台近年来累计助学捐款达700多万元。三是紧扣中心建言献策。紧紧围绕南浔“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的中心和大局,牵头举办主题为《古韵今风、天下南浔——重振南浔辉煌的当代使命》的论坛,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原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等多位乡贤,围绕创新驱动、旅游发展、接轨上海、文化经济、家风教育等议题,从区域经济赶超发展、产业人文等多角度为家乡经济发展把脉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