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圣林:跨界归来,无悔人生
贲圣林:跨界归来,无悔人生
发布时间: 2017-01-05 10:04:10
贲圣林,无党派人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创始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此外,他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小组经济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联合主席、浙江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执行会长。
刚刚在江西南昌结束的“2016新阶层大讲堂”上,贲圣林作为中国新时期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作了题为“金融的责任与未来”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金融业界似乎有些迷惘,表现之一就是在交易化、高频化方面越走越远,认为交易速度越快越好,交易规模越大越好。然而,金融的初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大多数人服务,为社会福祉服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也是贲圣林为他所创建的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成立一周年所作贺词中的期许。在一次访谈中,他说:“我发现我的人生走了一圈,从江苏乡村出发,去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学习、工作,如今又回到了国内。”在不断转换的人生轨道中,贲圣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两次跨界:从中国到世界,
从“金融圈”到“教育界”
1990年,贲圣林拿着东拼西凑的225美元飞到美国,开始了在普渡大学经济学系的博士生活。到了国外以后,他发现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少得可怜,甚至分不清楚新加坡和中国的区别。当时贲圣林的愿望之一,就是让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
2014年,在外资银行工作整整20年后,贲圣林又回到了高校,成为浙江大学的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个看上去有些出人意料的选择,贲圣林却觉得很自然。“这对我来说更多地是一种回归。我在3家优秀的跨国银行工作了20年,应该说,作为一种职业生涯还是不错的。但是,人生更高的追求是事业,而教书育人对我来讲是一个更有社会意义的事业。”
转型之后,贲圣林的身份更多了,每一层身份的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期望。“跨界”成为他来浙江大学以后的中心词。对此,贲圣林却异常低调。他说,自己喜欢“做加法”,更愿意搭建平台支持他人,同时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正如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贲圣林也希望自己身份后面的“+”号能成为一个催化剂,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更多的人。改变虽难,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金融+”:金融的未来在互联网化
谈到金融行业,很多人的印象或许是高薪外加高压力、高强度工作,贲圣林却认为金融行业正面临自身定位迷失的危机。金融行业集中了许许多多的聪明人,每年都有成批的物理学博士、计算机博士、经济学博士从事高频交易活动。中国股市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高频交易活动占比已经快接近美国。这些让贲圣林陷入思考:这难道就是金融业的未来吗?
浙江向来是民营经济发达、创新创业活跃的地区,来到杭州以后,他感到自己更接地气了。“以前,我是从国际视野、从跨国企业的角度看中国,关注中国的宏观形势和政府政策。现在,则更多地关注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变成未来的‘百年老店’。”浙江繁荣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也让他找到答案。
“我到酒店大堂办理入住时,看到前台有一个使用‘支付宝’的标识,这让我看到了一点端倪。据公开消息,支付宝2015年的实名帐户有3亿,总账户数可能在8亿。它大大缩短了我们和金融行业多年来想实现的‘普惠金融’目标的距离,推动了金融的相对平等化、民主化进程。而在国际上,2015年创业投资在所谓的金融科技领域就超过130亿美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这让我看到了未来。”
在此背景下,贲圣林在浙江大学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整合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光华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力量,推动成立了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Academy of Internet Finance,简称AIF)并担任创始院长。尽管AIF不是国内第一家以互联网金融名义成立的学术机构,但却是第一家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以“跨学科”为研究特色、以产学研为一体的研究平台。研究院采用项目制,各个中心针对某一课题开展广泛的合作,既保证了学术研究的灵活性,也体现了团队的活力。
AIF成立后不久,贲圣林又接受浙江省相关部门的委托,开始了筹建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的工作。其时,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呼风唤雨式的高速成长期。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中国的P2P网贷平台数目达到发达国家的100倍,而监管、规范和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也迫在眉睫。为了让联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起到行业自律的作用,AIF作为发起单位,联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优秀的传统金融机构代表,共同作为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联盟的中立性和代表性。2015年9月29日,经过近半年的筹备,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正式成立,贲圣林当选为联盟联合主席,AIF副院长、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有星当选联盟首届监事。大会宣读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规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学术成果方面,贲圣林带领的P2P跨学科研究小组在1月成功发布了2016年首个P2P行业报告《砥砺前行,守得云开?——2016中国P2P网贷行业大起底》,并于4月正式出版。研究院CIFI中心团队所著的《2015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也于1月出版。研究院作为政府智库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
“社会+”:新阶层人士应该为
中国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说金融是贲圣林的事业,那么广泛地参与社会事务就是他的责任。这一份责任贯穿了他的学生时代和职业生涯。在普渡大学读书期间,贲圣林便是一名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学生。自2012年起,贲圣林就开始担任普渡大学管理学院全球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当年他想要让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愿望正在一步步达成。
此外,贲圣林还担任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小组经济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来到浙江以后,他又受聘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贲圣林说:“专业人士利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是荣誉,也是责任。我很荣幸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2013年3月,贲圣林参加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第十期新社会阶层人士理论研究班,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2位学员。在这段学习期间,贲圣林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也想联合各方力量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10期班的同学曾自费举办新阶层论坛,合作创办公益项目,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作为班长,贲圣林也非常希望能创建一个平台,让更多新阶层人士参与进来,整合力量为社会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也让新阶层人士获得更全面地发展。
在中央统战部六局、浙江省委统战部和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2015年4月25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新时期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研究中心聘请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院士担任名誉主任,并由贲圣林担任主任。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新阶层人士学习基地,也是新阶层创新案例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2016年4月,研究中心出版了《2015中国新时期发展研究中心年度报告》,并在江西南昌举行的中国新阶层大讲堂上首次发布。报告对新阶层人士的分布情况以及海外归国人员就业、创业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教育+”:教书育人
始终是我最向往的工作
金融是曾经的职业,金融研究是现在的事业,社会兼职是责任,那么,这最后一层身份“教师”又是什么呢?
从博士到教授,贲圣林觉得自己又回来了。“经济学博士毕业一般都是在学校做研究,做教学工作。即便是在非学术性机构,可能也是做研究居多。”带着对教书育人的憧憬和向往,贲圣林正式成为了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他还担任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的主任,开设了《创业金融》、《互联网金融》和“Business Environment”(商务环境)等课程。同时还带了7名博士生,其中包括2名国际学生。
课堂上的贲圣林风趣幽默、思路广阔,颇受见多识广的EMBA“老总”们的喜爱。不同于一般的灌输式授课,贲圣林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来的从业经验,邀请风险投资、创业融资、供应链融资、创业政策、互联网金融等多位相关领域的业内精英作为客座教授,并且还时常把课堂放到企业的现场实地教学,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而贲圣林所带的学术研究小分队更是一个高效、活力的团队。2015年1月,团队开启了“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课题研究。2015年7月,又承接了浙江省金融办关于“浙江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规范研究”的课题。现在,这些努力得到的成果都正式出版或结稿,对政府、行业、学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显现。
贲圣林一直想感谢这个时代,让自己有机会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中国走向世界,亲历中国金融机构的“一路走来”:国有金融机构商业化、股份制改革之旅、市场化和国际化之路。他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今后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