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布拉克:天山深处的“绿野仙踪”

发布时间: 2016-10-01 09:39:00    来源: 省统战部

江布拉克:天山深处的“绿野仙踪”

□杨纪

在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峰一带,隐匿着一片鲜为人知的神奇之地,它以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南部山区为中心,横跨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吉木萨尔、奇台和木垒三个县,倚在天山雄伟的臂弯中。它就是被誉为“西部仙境”的江布拉克。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这里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奇妙四季,也孕育出绮丽迷人的自然元素:绿如丝毯的高山草原,高耸入云的雪岭云杉,漫山遍野的野花和各种名贵的中药材。从雪山冰川到高山草甸,再到森林草原,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让江布拉克赢得了“国家森林公园”美誉。

但是,江布拉克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自然美景中,这里还有着一些得天独厚的神秘恩赐——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江布拉克怪坡”以及高山之巅圣洁不可侵犯的“怪石圈”。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就如同上苍给人类文明设下的重重迷局,指引着后人去探索!

大地上的最美诗句

江布拉克位于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虽面积仅有48平方公里,却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绚丽耀眼的明珠。“江布拉克”源自哈萨克语,意为“圣水之源”。如今,江布拉克附近从东到西,分布着开垦河、麻沟河、新户河、中葛根河、宽沟河、碧流河、吉布库河、达板河、白杨河9条河流,就像一条条银色的绸带,自南而下,蜿蜒飘荡在千峰万壑之间。

低洼的地势和充足的水土孕育出了一个广袤而生机勃勃的江布拉克草原。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夏秋时节的草原才是最美丽的,但江布拉克却是例外。这里既没有炎热的夏天,也没有过于寒冷的冬天,相反,“冬暖夏凉”才是江布拉克草原最显著的气候特点,而这也正好赋予了江布拉克草原逆转四季的魅力。

初春,积雪消融,这时的江布拉克草原非常安静,会让你听到积雪消融的滴答声。到了4月中旬之后,复苏的草地率先披上了新绿,草丛中也逐渐夹杂出雪白、粉嫩、乳黄等各色野花。从6月开始,江布拉克草原的夏季就彻底到来了:没膝的党生花、奇异的贝母花、优美的金莲、淡雅的百里香、高洁的龙胆花和漫山遍野叫不上名的小花肆意地绽放,无数的色彩编织在绿草中,一直铺到天际,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陶醉。远处群山起伏,雪峰、林海、绿草和鲜花构成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

转眼到了秋季,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峦上,铺设了金黄色的麦浪、麦田,还有大捆大捆的麦垛。金黄色的田间点缀着几棵古朴的大树,旁边是牛羊和房屋,还有袅袅炊烟。这样的诗情画意,足可媲美梵高、莫奈等大师笔下的画面。随着10月来临,江布拉克草原又变成了一身素白,被白雪覆盖的连绵不绝的山野和墨绿色的黑松林,一切仿佛都沉睡了,唯有从草原上穿过的栈道,因为被牧人和野鹿踩过而闪闪发亮。当你从充满污染和雾霾的城市来到这片洁白的雪山高原,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干净。

魔术般的视觉盛宴

江布拉克景区平均海拔在1700米以上,拥有丰富的积雪、恒定的水量,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牧民们除了放牧,还开垦出了农田,种植油菜和小麦,面积达两万亩之多,故称为万亩旱田。据记载,从汉代开始,这里就已开荒种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耕作历史。如今,阡陌纵横的万亩旱田已经成为江布拉克景区最令人沉醉的看点之一。

江布拉克的麦田是随着连绵起伏的浅山土丘生长的。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麦田,由土黄的麦茬,到金色的麦浪,渐渐又变成了鹅黄,最后与远山的翠绿连成了一片,漫山遍野,波澜壮阔。大片块状的油菜田和麦田组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将大地排列得错综而奇妙。充当园丁角色的农夫们就如同诗人一般,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出了如诗如画的庄稼地。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内地平原地区风吹麦浪时的唯美景观。风乍起,麦田金穗迎风起舞,波浪翻滚,一波又一波。与新疆的麦田相比,平原地区的麦田纵然广阔,但因为没有明显的地势变化,终究缺乏大起大落的惊险美与层次感。而新疆的麦田不同,尤其是江布拉克的万亩旱田,它呈现的是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颠覆了平原麦田给人带来的“呆板”感,展现的是随山势起伏而显得错落有致的“立体麦田”。这样的景观体验,让人感觉更加生机盎然,仿佛这万亩旱田是从天上徐徐而来,而不是生长在大地上。

舞动翻涌的麦田,星星点点的羊群,飘荡的悠悠牧歌,还有牧民毡房顶上升腾着的袅袅炊烟……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惬意悠闲的高原牧歌画卷。美丽的江布拉克更像一块色彩丰富的“调色板”,为我们绘出了一个绚丽多姿、充满梦幻的世界。

江布拉克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美丽,还有让人惊叹的玄妙设计,享誉世界的“江布拉克怪坡”就是其中之一。这段“怪坡”怪在“车向坡顶溜,水向坡顶流,上坡踩刹车,下坡需加油”。这一奇异现象引来好奇的人们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位于半截沟镇约10公里处的刀条岭上,有一段近300米的坡路。人们发现,在这段坡路上,不仅是车,即便是流水或圆球都仿佛受到神秘力量召唤一般,无一例外都从坡底自动滑向坡顶。

那么,“江布拉克怪坡”之谜的谜底究竟是什么呢?经过专家的反复勘测后,谜题终于解开了——在约300米长的“怪坡”上,在人们看来是低点的“坡底”海拔为1899米,而高点的海拔却只有1897米,也就是说,人们看到的视觉情形和实际海拔高度是相反的。专家分析得出,正是“怪坡”周围的参照环境欺骗了人们的眼睛——在人们认为是低点的地方,周围为一片凹陷的谷地,而在人们认为视觉高点的路段,地势则相对较高。在这种环境的参照下,人们的认识产生了理所当然的“错误”,颠倒了坡底和坡顶。再加上整段“怪坡”落差只有2米,其差别微乎其微。如此看来,“江布拉克怪坡”真是大自然呈现给人类的一个美妙魔术!

  2005年,“江布拉克怪坡”被正式冠以“世界最长的怪坡”之名,成就了一段令人称奇的传说。

令人费解的“怪石圈”

在江布拉克西部高耸入云的山巅上,有一处笼罩着圣洁光环的“怪石圏”,引发了世人的无尽猜想。从半截沟镇向南10公里就是江布拉克风景区,再向西行5公里就到了新户河。“怪石圈”就位于江布拉克风景区的新户河上游、海拔3000米的马鞍山之巅。上“怪石圈”可徒步,沿崎岖的盘山小路穿林涉水、跨沟过涧到达,也可租借牧民的马匹代步。这是一条通往“怪石圈”的隐秘之路,一路上穿林涉涧,脚下的溪流不时汇聚出大大小小的瀑布;抬头看去,紧密的群山仿佛一同挽臂撑高了天空,而其中一座名为马鞍山的山顶,就是“怪石圈”所在之处。

整片“怪石圈”呈椭圆形,仰卧在天幕下,南北直径约48米,东西直径约40米,每个石块大小都基本匀称,上面长有红黄色的苔藓。“怪石圏”的内径由若干个不规则的小块组成。如果从近距离看,难以看出它是什么图形,但从西面较高处俯瞰,你会惊讶地发现,竟然像一个道家的太极图。传说,当年全真教真人丘处机云游到此,发现这里是个修炼得道的好地方,于是,用石块堆积成一个太极阴阳图在此修炼。

不过,“怪石圈”的奇特魅力远不止于此。据说,几乎每个来到“怪石圈”的人,都会有一场奇妙的经历:明明上山之前还是晴空万里,待爬到山顶接近“怪石圈”的时候,天空中却陡然生出了大片浓密的乌云。不一会儿,大雨就倾盆而下,甚至还有雷电相伴,仿佛是惹怒了沉睡的神灵一般,令人心生恐惧,为江布拉克更添一分神秘。

江布拉克的“怪石圈”究竟形成于什么年代?据当地牧民介绍,这个“怪石圈”和旁边的条状草坡形成久远,并非近代人所为。而关于它的成因,自古以来众说纷纭。除了道教场所的说法,还有很多民间流传的猜测和考证。有一种说法是,“怪石圈”可能是3000多年前,古人遗留下来的一处墓地。这种以石头围成的有圆有方的石圈在世界各地曾多次被发现,在国际上,学术界一般称之为“石圏墓”。另有一种说法是,这片奇异的石圏也可能是处星座图,也就是古人摆筑在这里的天文日历。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却认为,因为这座“怪石圈”的地势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对四周情况一目了然,而且“怪石圈”的南面还有一条封存已久的古道——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在唐代时,乌孙古道应该是西州古国南北通商的一条要道。

综上因素,“怪石圈”极有可能是一处护卫古道的屯兵之地。虽然“怪石圈”之谜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是它存在于高山圣洁之地,饱经风霜雪雨和岁月沧桑,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猜想,也为一些登山探险者提供了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