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象牙海岸

发布时间: 2015-09-01 09:02:00    来源: 省统战部

穿越象牙海岸

□黄凌

从靠近几内亚湾长约50公里的海岸线到西北边境的几内亚高地,从海拔400米以下起伏连绵的低高原到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从热带稀树大草原到不毛山脊,再上到海拔1752米的宁巴山,笔者此行的目的地——象牙海岸,就是在自然的纯色里等待的一片与世无争的土地。

到达阿比让

象牙海岸共和国于1986年改为“科特迪瓦共和国”,其实国名未变,只是中文译名改了。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科特迪瓦在中世纪时期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 11世纪成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5世纪后半叶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了闻名的象牙市场。189310月,法国确定科特迪瓦为其自治殖民地,因此,现在的科特迪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深受法国的影响。在西非,科特迪瓦算是比较富裕、政治也安定的国家,中国也与它有着广泛的贸易交往。科特迪瓦的绿化覆盖率很高,热带木材资源丰富,有不少适宜制作胶合板、建筑装修材料和高档家具的树种。非洲楝、大绿柄桑等是举世闻名的珍贵树种;紫檀、乌木、红木等属于贵重木材;柯巴树、栓皮栎等是经济林木,木材也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我们的飞机经迪拜到达了科特迪瓦的经济首都阿比让。阿比让为国际观光都市,南濒几内亚湾,附近有风景优美的泻湖。一下飞机,我们就为眼前的美景兴奋不已,到处都是颜色明澈且形状多变的白云。我们随即来到海湾上有着蜿蜒坡度的砖红色沙滩,脱下鞋踩在松软的沙滩上,把脚一点点陷入沙中,浪潮打得我们浑身是沙,脚上传来一阵清凉。这里没有商业气息,沙滩上各异的岩石,郁郁葱葱的棕榈,原始粗犷的海岸,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呐喊!

只一转身,就看到了阿比让中心区林立的高楼大厦,刹那间脱离了质朴,令人忘却身在非洲。这里是科特迪瓦最重要的门户和口岸。它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而闻名,现代化高楼构造新颖,设计大胆。这里的物价非常高,进口商品都要征收高关税,有着我们预想不到的贫富等级的明显差异,物价的昂贵和商品的匮乏,是我们在短暂的几天里看到的阿比让现状。

自驾出行

清晨,车队出发了。我们的车队首先穿过大约200公里被椰子树遮盖的首都公路,然后是穿过约300公里非洲丛林和重山峻岭,最后驶上布满针叶树、巨型仙人掌以及腰果树、大香蕉林、榴莲树的西非大平原。沿途美丽的热带乡村景色如画,我们看得如痴如醉。椰子树上结满了椰子,木瓜树上结满了木瓜,水果摊上堆满鲜果,瘦瘦的牛儿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木脚的屋子被鲜花缠绕……据说,在农闲季节,田野上会非常安静,只能听见自己走路的声音,如果赶上下雨,就会更加寂静。雨会屏蔽掉遥远的村庄里及周围所有的声音,只留下天地间自己的声音:走路声、呼吸声及心跳声。

车队到达一个无名小镇上休息时,当地黑人会拿着水果、木雕、手工艺品、可乐和烧烤来叫卖,领队就用非洲语和他们讨价还价。小镇的居民把售货顶在头部径直地到处游走。妇孺头顶上顶着竹筛盘在闷湿的空气中游走售卖,虽然不是头次看见,但我们仍然惊叹,东西居然可以被顶在头顶泰然自若地走。笔者尤其对木雕和水果感兴趣,特别是一种叫“爱情果”的水果。爱情果,英文名是“PASSION”,据说如果一对男女一起食用这种水果,他们之间必会发生一段缠绵的感情。

可以明显地发现,几世纪前欧洲殖民统治仍在这里留下了很深远的烙印,沿途随处可见的教堂上锈迹斑斑的尖顶,欧洲人的农庄牧场,还有白人经营的酒吧。小酒吧里面气氛喧嚣,这里的人生性乐观,即使口袋即将空空,他们也会倾其所有,把所有的烦恼忘却,随性地喝酒,然后跟着手鼓的节奏,从慵懒的扭腰一直跳到激越的手足并用,把热情和快乐都散发出来。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欣赏这美丽的异国世界,车队行驶缓慢。沿途见到不少的驾着敞蓬大车的欧洲旅行者,他们把帐篷、睡袋、炊具和食品等都安放在车里,可以随时停下,全然没有我们开着空调大巴、住高级旅馆的旅游方式那么城市化。

热情的村民

晚上,我们终于抵达当地一个建设比较完善的游区,说是游览区,其实是个原始而陈旧的乡村部落。来迎接我们的是部落里众多的男女老少,我们被这些热情的村民迎进了一间黑暗低矮的小平房中,屋子里早有和蔼的非洲老太太点燃木柴为我们准备晚饭,木柴上架起锅,真的是有如原始社会。但就是在这样原始穷苦的地方,村民们恍如隔世,团结又快乐。村民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一开始是以大米、玉米做成的主食,煮好后用手抓着吃,这种食品俗称“库斯库斯”,是老百姓最常吃的食物。紧接着,用椰子油、棕榈油、尖辣椒等作调料的牛羊肉以及西红柿、卷心菜、土豆等也被端了上来。当地人食量都非常大,喜爱油腻,吃大块的肉。饭后,在非洲最为值得一看的原始部落舞蹈晚会开始了,非洲人天生具有音乐和舞蹈的天分,连很小的儿童跳起舞来都是那么的优美。动作都是自主随性的,村民们拉着我们加入欢乐的舞蹈队,我们被这快乐的气氛所感染,无忧而忘我地跳起来。此时,笔者感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期待!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非洲需要中国,非洲人民喜欢中国”!

第二天早晨五点半起来,推开窗,一股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天空依然繁星点点,远处不时传来流水声。阵阵凉风让笔者感到些许兴奋。天色见亮,淡红色的云霞悄然散开,头顶的暗蓝星空也迅速褪去。山川像是受着两湖之水的孕育滋养拔地而起,即使只有清晨的天光,也可以清晰地看见傍山而建的村庄。溪水潺潺流过,土屋升起晨烟,仿佛在一片从来都未曾置身的世界,让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欣慰。各种陌生的声音在空旷的地面上传的很远,却又感觉离耳边很近,每一个笑声、每一个说出的字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外边很远的地方有隐隐约约车马的喧嚣声,像缓缓的海潮。这声音好像来自于不同的世界,但又确实同时存在于这宁静的夜空中。周围的空气很清澈,但又很厚重,厚重到让我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厚重到将事物都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怎么抽也抽不出来。人生也许就是如此吧,美好的东西往往和世俗连在一起,你能感觉得到,但你却无法分开。此时忽然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诗,“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笔者热爱纯澈的象牙海岸,那是一片醇厚的让人瞬间忘却浮华的土地,都市的忙碌疲倦、人群的喧嚣、私欲杂念的危机都随之抛却,只是活在由呼吸和快乐组成的单纯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