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奇绝:寻幽探胜罗浮山

发布时间: 2015-10-01 09:42:00    来源: 省统战部

岭南奇绝:寻幽探胜罗浮山

□刘磊

105日晚,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广东罗浮山立刻引起人们关注。风光迷人的罗浮山,山峰相连,层岚积翠。山中悬崖怪壑,乱石丛林,溪水道道,古洞幽深。不仅是华南著名的游览胜地,同时还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启发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的东晋“药圣”葛洪,早在1600年前就在此隐居,并留下“洗药池”等大批文物古迹,他和夫人双双羽化成仙的“蝴蝶洞”更是令人唏嘘不已,传奇色彩堪比“梁祝”。

 

洞天景色,进山如入仙境

夜读北宋诗人苏轼在罗浮山写下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于是便按捺不住澎湃的激情,常常心向往之。罗浮山位于惠州东部的博罗县境内,以其山地广大、奇峭、峻拔称雄;以飞瀑、流泉、密林、薄雾称秀,是一座著名的仙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

这里处处风景如画,四季鸟语花香。车子从博罗县城开出,在山路上颠簸约半个多小时,山坳间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流水声。夹着流水声,鸟在天空中飞翔鸣叫,仿佛成了一曲和谐的大自然交响乐。

抬头遥望,此时的罗浮山既不是连绵不绝,也不是孤傲峻立,而是温和的、恬静的、羞涩的,翩翩起舞于云雾之中。没有郁郁葱葱,没有青翠欲滴,就像一块凝固了的翡翠,是那样的深遂、饱满。难怪多情的诗人看到此,总是忍不住吟诵道“要闲终是不曾闲,猛歇当头名利关。揩洗一双清净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罗浮山得名颇为传奇,相传古时只有罗山,后浮山从东海浮来,以铁桥峰与罗山相连。登上罗浮山,拾级而上,便会发现一座单拱石桥,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承四方体,其取名为“会仙桥”。桥板正中所刻“会仙桥”三字,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于清宣统三年所书,亲眼所见,才惊觉这真是一座有“仙气”缭绕的奇山。

穿过山脚下白莲湖蜿蜒曲折的桥廊,我们首先来到了罗浮山七大洞天之一的朱明洞旅游区。洞天景色是罗浮山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洞是指洞天,即由几座山环抱而成的小天地,洞中泉水淙淙,古木森森,鸟语花香,山色非常迷人。朱明洞天是罗浮山最佳的洞天景色,它由象山、狮山、梅花山、马山环抱而成。这里松林古老苍劲,古观寺院众多,是块清静幽雅、超尘脱俗的风水宝地,素有“神仙洞府”之说。

我们一行慕名来到冲虚观内观光,冲虚观千古流芳,名扬海外,是著名的华南道教胜地。冲虚观的古老建筑宏伟堂皇,古色古香,后面的三清宝殿内,供奉着道教尊神上清、玉清、太清和其他真君神龛,殿内金碧辉煌,观宇屋顶双龙戏珠,八仙神雕走廊石柱上题的诗歌,读来趣味无穷,耐人寻味。

走上山间小路,让人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充满花香、草香、泥土芬香的空气。此时,只见参天的古树就长在山涧两边,树荫给人带来阵阵凉意。一些树干上长满了青苔,流苏似的从上面披挂下来,像一位慈祥的老翁下雨天身上披的蓑衣。

然而,在罗浮山古林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古藤。很难想象,古林中的不少大树和在林中编织绿色巨网的,几乎全都是藤类植物。它们盘根错节,巨藤缠绕,青须如织,把整个古林织成了一个碧绿的藤萝世界。巨藤径直往高大的树木攀延,从树根爬到树身,然后倒垂下来,再绕树枝至树梢,分不清哪是藤尾。

奇怪的是,这里的巨藤跟其他地方的藤不大一样,它们并非是从每棵树缠绕而来,听说整个原始森林就由仅有的几棵古藤萝缠绕着,它们有时平行,有时交错,相互交织,组成了一张大自然的巨网。这里的人们给了这种巨藤一个形象的名字,称之为“过山龙”,此古藤列为惠州市重点保护的自然植物。

在古藤如林的原始森林中穿行,山泉弹琴,小溪唱歌,松树飞跃,真是一曲天籁之音。人与自然相融一体,其乐无穷。在这里,一片绿叶,一朵小花,一颗野果,一只小虫,都在向人们展示古林的美丽和丰富,那清脆的鸟鸣声令人陶醉。

留下苏东坡墨迹的葛仙祠

罗浮山冲虚观三清宝殿东侧有个葛仙祠,供奉着葛洪和鲍姑夫妇的神像。“鲍姑者,东晋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靓是东晋时有名的道学家,道行极深。鲍靓常与葛洪交流道学心得。鲍靓十分欣赏葛洪修道炼丹之恒心和著书立说之才华,就把女儿鲍姑许配给他。

据导游小姐介绍,葛洪的成长与罗浮山结下了不解的渊源。在这里,他完成了采药治病、炼丹、著书这人生三件大事。葛洪出身于江南破落世家贵族,自幼喜读经史,学习刻苦。年纪轻轻就已经博学闻名,文韬武略兼备,曾在朝廷任职将军,然而他不好高官厚禄,独好神仙导养之法,48岁时与其妻鲍姑隐居罗浮山中,足迹走遍罗浮山水,留下诸多名胜古迹。

咸和五年(330年),葛洪在罗浮山麻姑峰下首先修筑了南庵,取名都虚(宋朝改为冲虚观),距今已有1685年历史。后来又陆续在罗浮山东、西、北面修建了东庵(白鹤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

葛洪隐居罗浮山时,常常采集草药救死扶伤。著书立说,炼丹修道,济世救人,深受罗浮山一带民众爱戴,他在山上总结炼丹经验撰写的《抱朴子·内篇》,确定了中国的神仙理论体系,同时也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

同时,葛洪还是我国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和贡献巨大。他编著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也是在民间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的最早教科书。百姓感念于他,为了纪念葛洪在医学上的成就,后人还为他树了一块“青蒿治疟之源”的石碑。

有趣的是,正是《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让研制青蒿素屡屡失败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眼前一亮,继而茅塞顿开。终于,在1700多年前的葛洪的无意指点下,难题迎刃而解,青蒿素诞生了,拯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今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中国首个科学诺贝尔奖。

葛仙祠内有一副清代木刻楹联尤为引人注目:神仙忠孝有贤人,抱朴存真,功侔雨地参天,不尽衣裾成蝶化;道术儒修无二致,丸泥济世,泽衍药池丹灶,可徒遗履认凫踪。此联既高度赞扬了葛洪将道教与儒学结合在一起,采药炼丹,治病救人的功绩,又记述了葛洪“遗衣化蝶山中舞”和鲍靓“履化双燕任往还”的两个传说。

葛仙祠还有一联:邹鲁亦海滨,庵结南北东西,尚想衣冠晋代;吾身原有宝,学绍人天师种,咸归造化炉中。上联借孟子生于邹国,孔子生于鲁国的典故,比喻葛洪结四庵于罗浮山,亦与孔孟皆为圣贤,留得世人传诵。下联赞誉葛洪既是好官,又是仙家,炼丹灶留给后人许多宝贵的财富。

此联所指的丹灶位于冲虚古观西侧,此灶原为葛洪练丹时所建,当年苏东坡贬惠途中先游罗浮山,为此灶题写“葛仙丹灶”四个大字。后因风雨侵蚀,原来的炼丹灶早已荡然无存。现在的丹灶建于清代,它用24条青石按道家阴阳八卦图形砌成,丹灶的青石基座上刻有八卦符号,周围饰之以珍禽瑞兽、琪花瑶草,四角有云龙浮雕。丹灶上有“稚川丹灶”四个大字,为清代广东督学使者吴鸿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六月补题。

从稚川丹灶往东,旁有一“洗药池”,筑于山丘之上,面积约15平方米,四周用青边砌砖,成八卦之形。这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平时洗制采集中草药的地方。池旁有一苍劲巨石,呈椭圆形,宽4米,高3米,这是古钓鱼台,临池的巨石上有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题咏:“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下署“庚戌秋为冲虚观主题”。另外在此诗上角有毛鹤翔刻“祁子隐居”四字。1988年,洗药池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罗浮山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据统计,山上有植物3000余种,而药用植物便有1240多种,是一个天然的医药宝库。较珍贵的有金耳环、救心应、还魂草、金锁匙、七叶一枝花、马戟、灵芝等。民间曾传说:“罗浮十八面,面面有珍宝,若然无菖蒲,也产黄莲与甘草。”据文献记载,葛洪就是被罗浮山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和自然环境吸引,隐居山上,采集罗浮山近百种道地药材,苦炼丹药。丹药没炼成,却意外炼得一种芳香液体,经葛洪亲身使用后,发现对岭南地区的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肿痛、无名肿痛等岭南常见疾患具有疗效,即在岭南一带广为传颂的“百草药油”。

到了宋代,开辟于罗浮山冲虚观旁的“洞天药市”与广州芳村花市、广西合浦珠市和东莞寮步香市一起被称为岭南四大集市。

堪比“梁祝”传奇的“蝴蝶洞”

罗浮山上,最具传奇和浪漫色彩的地方莫过于“蝴蝶洞”。位于云峰岩下的“蝴蝶洞”全长300多米,每年夏秋季节,罗浮山蝴蝶漫山飞舞,以此洞为多,因此而得名蝴蝶洞。洞从山腰处穿插而过,当游客出洞,豁然开朗时已是身在另一天地。

民间传说葛洪80岁时的某天,他把众弟子招集在一起,将自己多年来炼丹修道而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及几部著作一一传授给了他们,又给好友邓岳写信说自己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师父。邓岳接到葛洪的来信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到罗浮山与他相见。当邓岳来到罗浮山的时候,却见葛洪沐浴薰香之后,衣冠整洁地走出庵门,来到朱明洞旁的朝斗坛上,手仗宝剑,口诵真经,席地而坐。时至日中,他和妻子鲍姑同服自炼金丹,双双羽化成仙而去。葛洪虽已仙化,但肤色如生,体亦柔软,入棺时轻如空衣。百姓得知他仙逝,纷纷赶来悼念,只见葛洪遗留的道袍,霎时化成碎片,变成许多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蝴蝶盘旋而起,聚于一个天然石洞中,后来人们便将此洞称为“蝴蝶洞”。

清代史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曾对此传说作了简洁的记述:“罗浮大蝴蝶者,葛稚川之遗衣也。衣化为蝶,蝶复化为衣。”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一书中也记载道:“罗浮山有蝴蝶洞,在云峰岩下,四时出彩蝶,世传葛仙所化。”清代光绪年间吏部主事、惠州人江逢辰亦有《题葛仙衣冠冢》诗:“何处葬神仙?朱明洞里边。遗衣化蝴蝶,五色似霞鲜。”但据《罗浮山志》中记载,“葛洪羽化时面色如生,身体柔软,举尸入棺,身轻如衣。”世人遂认为他羽化登仙了。如今罗浮山的葛洪墓为衣冠冢,墓里没有尸骨,仅有葛洪的道袍鞋帽。

“蝴蝶洞”为罗浮山十八洞天之一,洞内野藤缠蔓,溪水潺潺,洞外树木葱笼,花草飘香,每年春夏之交,洞内洞外,成千上万的大小彩蝶翩翩飞舞,流光溢彩,缤纷迷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