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依托“四个一”工程扎实做好民族工作

慈溪市依托“四个一”工程扎实做好民族工作

发布时间: 2014-12-10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慈溪是浙江的人口大市、经济强市,也是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97406人,占全市流动人口的10%,民族成分44个。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良好局面。


    一、搭建一个平台,实施组织“网格化”工程


(一)突出组织领导强保障。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分别建立民族工作协调小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管理小组,落实了各镇、街道民族工作专职干部,2009年各镇(街道)增配一名民族工作协管员。全市民族工作专兼职干部达400余人。


(二)健全组织网络夯基础。在市级层面,重点加强市民族联建设,2013年召开第三次少数民族代表大会,充实了一批年纪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民族骨干,并在民族联内部创新设置工商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艺术、农业等四个专业联络小组,加强民族联活力,提升团体的自主管理和服务水平;在镇级层面,建立镇级民族联,实现18个镇(街道)民族联全覆盖,共吸纳少数民族群众527人,并在少数民族较多的11个企业建立了企业民族联;在村级层面,形成了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和谐促进会为平台、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村(社区)民族工作新模式。


(三)完善工作制度促规范。专门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确保民族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决策到位;分门别类建立各级民族社团组织工作制度,在教育培训、联络联谊、通报征询、信息反映、双向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基层民族社团组织规范化运作、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指导。


     二、畅通一个渠道,实施社情民意直通车工程


(一)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每季度召开情况通报会,及时向民族界代表人士通报本地区重要工作和重大举措;各级民族团体及组织通过定期例会,交流工作、部署任务、传达精神。物色筛选300余名民族界人士成立了特约信息员队伍,积极反映动态舆情信息、各类社情民意及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二)畅通政策宣传渠道。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政策法规“百场宣讲”下基层等活动,发动各级民族团体及组织加强民族政策宣传。仅去年就累计组织开展政策学习和专题讲座32场次,发放民族政策宣传册2万余册(本),真正使民族政策内化于心、外现于形。


(三)畅通情感交流渠道。通过组织各类文体、联谊、沙龙、微信、QQ群等联系联络活动,加强少数民族群众与党委政府、少数民族群众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2014年,全市各民族团体及组织开展少数民族群众迎中秋茶话会、“三月三”民族对歌赛等各类活动30多次。


    三、展示一道风采,实施激发优势正能量工程


(一)打造民族“和”文化品牌。坚持开展每2年一次的“心连心·民族情”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争取每届一个新主题,每届取得新成效。2013年的第七届“心连心·民族情”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以“共铸民族情·托起中国梦”为主题,首次将舞台设在村文化广场,通过对镇(街道)民族联、村(社区)和促会民族工作委员会选送的基层优秀文化作品向广大群众作集中展示,以文化软实力的形式推动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二)打造民族“三进”文化品牌。进学校,通过指导学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校园文化”等大型活动、开设民族文化第二课堂等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一家亲”的氛围;通过指导学校开展民族政策宣传、特色文化展示等活动,促进学校各民族学生间的团结和睦。进农村,村(社区)依托“和促会”民族工作委员会,设置民族工作窗口,成立少数民族需求服务站、民情驿站,印制民族工作手册,发放民族温情服务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有形和无形的个性化服务。进企业,在少数民族用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加强民族政策宣传、鼓励开展民族文化交流。


(三)打造民族“魅力秀”文化品牌。通过市镇村三级民族团体及组织,挖掘有文艺特长的少数民族群众自组文化团队,并给予资金支持、安排专业艺术指导、推荐参与全市各类文艺活动,以民族文化“魅力秀”的形式展现少数民族独特的人文风采。2013年,各文艺团队开展特色民族节庆活动、民族文化沙龙展演活动7次,参与人数达500余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紧扣一个主题,实施服务大局助发展工程


(一)围绕团结进步促和谐。坚持“输血型”和“造血型”扶持并重,以少数民族项目发展、转产就业、结对帮扶、关心关爱及困难救济等方式,助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对全市173户少数民族低收入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结对率达100%,举办少数民族专项招聘会,促成114名低收入群众转产就业。


(二)围绕繁荣发展促贡献。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服务中心工作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如市民族联成立民族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下基层开展医疗卫生、法律咨询、政策宣传、农技指导等服务活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