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3月14日电 “我跑两岸新闻十多年,还是第一次在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向他提问。他回答得很诚恳、很亲切,充满了感情,充满了对台湾民众的关心。对他的回答,我当然非常满意,希望有机会能再向他提问!”台湾《联合报》记者汪莉绢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在每年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有关两岸关系的问题都是总理的“必答题”,今年也不例外。温家宝总理14日上午的涉台答问,如往年一样,随即在会场内外、在海峡两岸引起热烈反响,他富有情感、高瞻远瞩的述说跨越海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汪莉绢告诉记者,温家宝总理谈到黄公望的那幅画时,他那份深沉的情感溢于言表,她和在台北看直播的同事们都为此深深动容。 在答问中,温家宝总理就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作了阐释。这一议题备受两岸各界高度关注,被认为是今年两岸关系的“重头戏”。 “温总理就商签ECFA再次作了重申,这是对承诺的再次强调,为下一步顺利商签增添了动力。”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朱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节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台胞时就明确提出要“把这件好事办好”,这向台湾方面发出了清晰的信号。此前,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也提出,将充分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利益,在这些方面,大陆可以做到让利。“这都是国家领导人对台湾方面、台湾同胞作出的郑重承诺”。 温家宝总理在答问中再次强调“我们是兄弟”。朱卫东对此分析说,认同两岸是一家人是商签协议的基础,强调了协议具有两岸特色,有利于两岸同胞福祉和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温家宝总理对承诺的恳切重申与强调,再次展现了大陆方面的善意与诚意,这有利于包括基层民众在内的台湾各界更明确地了解大陆方面的政策和商签协议的重要性、必要性,将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 “5000年的文化积淀,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宝贵财产。”台湾“中华两岸人道关怀协会”理事长朱瓯谈到对温家宝总理这一段话的理解时说,“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包容性,中国人讲究‘将心比心’,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两岸从包容和与人为善出发,在文化认同上真诚地互动,很多问题都可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