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子艾柯卡的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 2004-11-25 01:02:02
艾柯卡,1924年10月15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艾伦敦。
高中毕业考试,艾柯卡在900多个学生中名列第12位。当他高兴地拿着成绩报告单给父亲看时,父亲却冷冰冰地问:“你为什么不能得第一名?”这句话使得艾柯卡马上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从此,艾柯卡更加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美国乐海大学。
1946年8月,22岁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车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专门设计离合器上的弹簧。他整天坐在那里画草图,实在有点不耐烦。他总在琢磨:“我究竟干了些什么?难道我这辈子就干这个?”
于是,艾柯卡找到了上司说:“我愿意与人打交道,而不是整天与机器为伴。”上司当然不同意,因为他是学工程技术的。不过,由于他再三坚持,上司让步了,同意他干推销员的工作。
1956年,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销路在美国各地普遍疲软,艾柯卡所负责的费城地区情况更糟,屈居末位。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谁购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其余部分每月付56美元,3年付清。艾柯卡把它概括为一句响亮的口号——“花56元买56型福特”。这一招果然见效,仅在3个月里,他这个地区的销售量扶摇直上,从全国的最后一名跃居第一名。
1960年3月,艾柯卡荣任福特公司货车和小汽车两个销售部的经理。
艾柯卡把一群聪明、有创造性的年轻人组织在一起,每周在费尔兰因饭店聚餐一次。借聚餐的机会,他们畅谈汽车业的发展前途。他们从市场上了解到顾客的兴趣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对买经济实用型的汽车已不再有上世纪50年代那种浓厚的兴趣了。如今不单要汽车的实用价值,也要讲究豪华、轻便。根据市场调查,预计今后10年内汽车购买力的增长,至少有一半是目前年龄在18岁至34岁之间的年轻人。于是,他们决定生产一种式样新、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汽车。为了吸引年轻的顾客,还必须时髦、华丽、引人注目,但又要保留福特车原有的一些特征,要在市场上容易辨认,一看就知道是福特公司的车。除此之外,他们要把这种车设计成一种多功能的——星期五晚上开着它去乡村俱乐部,星期六去赛场,星期日在教堂做礼拜。
1964年4月17日,纽约国际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一种崭新的产品——野马牌汽车在福特汽车公司问世了。它一投入市场,就深受欢迎,第一年的销售量打破了福特的历史纪录。艾柯卡成了人们公认的“野马之父”。
1970年12月10日,这是艾柯卡的人生旅途上最难忘的一天,他得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圣诞节礼物——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任命他为公司总经理。
1978年7月13日,在艾柯卡平步青云、几度成为杂志的封面人物之际,公司的董事长亨利·福特突然宣布将他开除出福特公司。
痛定思痛,艾柯卡决定还要在汽车行业里拼一拼,在竞争中一决雌雄。这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的“老三”——克莱斯勒公司正濒临倒闭的危险,急需一位巨人力挽狂澜。
那是一个烂摊子,风险很大,但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挑战。经过3个月的徘徊,艾柯卡终于在1978年11月2日踏上这条沉船——担任了克莱斯勒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艾柯卡很清楚:办企业要有三要素:人、产品和利润。人是第一位的,没有一支好的队伍,就谈不上产品和利润。针对公司的混乱和弊端,他先从人的安排上开刀。同时,艾柯卡在公司树立了“有难同当,同舟共济”的观念。这位新董事长兼总经理主动把自己的年薪从36万美元减至1美元。他要求其他高级资方人员也减薪。为解决资金问题,艾柯卡想尽一切办法,先后向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以及十几位靠石油发了大财的阿拉伯富翁求援。但是,只相信现实的阔佬们根本不相信艾柯卡会获得成功。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请求政府作贷款担保。他在听证会上唇枪舌剑,终于说服了国会参、众两院。国会同意以克莱斯勒公司的全部财产作为附属担保为条件,给他们贷款12亿美元,12年还清。不久,第一笔贷款就到位了,这如同给克莱斯勒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那艰难的日子里,他带领技术、设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了一种深受美国人欢迎的K型车。艾柯卡亲自出马,在电视广告上现身说法:“我不希望你们盲目地买克莱斯勒的车,我希望你们进行比较。”就这样,报界早就声称要破产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终于起死回生,扭亏为盈,重新获得了生命力,几万名工人又回到了生产线上。1984年,克莱斯勒公司盈利24亿美元,比这家公司前60年利润的总和还多。艾柯卡独具匠心的经营,使克莱斯勒这艘即将沉没的帆船,又重现出与“福特”、“通用”并驾齐驱的风采。